青岛医生“辛永宁们”:奋战、坚守武汉最重病区光谷院区,病患零死亡!
编者按:同济医院光谷院区是武汉抗疫重症病区。青岛市援鄂医疗队的医疗主管辛永宁和团队接管了这里51张病床,造就了青岛医疗队重症病区病患“0死亡”的奇迹!青岛市立医院作为唯一一家是地市医院,与华山医院等国家一流同行并肩作战,书写了青岛援鄂的荣光!当大批同事返程时,辛永宁和他的同事仍在坚守,因为他们所在院区是武汉抗疫确定的最后一批集中治疗院区.......
▲2月9日,青岛市市立医院第二批医疗队出发支援武汉,总院长宣世英像嘱咐自己的孩子一样嘱咐辛永宁:“记得每天向我报个平安”。因为出发匆忙,现场,辛永宁医生只留下了几张模糊的影像。
【青岛新闻网原创】
(图/文:孙志文 视频:陈通 荆潇坤 肖赫)
2月8日晚上11点多,辛永宁的电话铃声突然响起,此时,因为没有成为第一批支援武汉的医生,他连续好几天心急如焚、辗转反侧,很晚都不能入睡。
他以最快的速度拿起手机,触摸接听键。正如他所想,电话的那头,是辛永宁的恩师、青岛市市立医院总院长宣世英。
宣:“医院安排你带领第二批医疗队支援武汉,你准备准备。”
辛:“好的。”
看似简单的对话,背后却是宣世英五味陈杂的心情。事后,她回忆说,“拨通电话的一瞬间我思绪万千,心有杂念”——辛永宁是市立医院的核心骨干,肝病治疗领域的顶尖专家,也是家里的顶梁柱,如果派他去,要是被感染了怎么办?
宣世英:“但是转念一想,危难当头,武汉需要辛永宁这样的专家支持,这时候他不去,他不担当,还等到什么时候呢?”
辛永宁的坚定给了宣世英以慰藉:“我是看着咱市立的老一辈医生面对非典时是咋做的,这种时候我必须顶上去!我是医生,我只想竭尽全力,尽医生的职责,救武汉的病人!”
▲重症病区里全副武装的辛永宁。
准备了17年,“我必须冲到前线去”
图片中这位全副武装的医务人员是青岛市市立医院感染性疾病科主任辛永宁,照片拍摄在他抵达武汉后不久。医疗队队员穿的隔离服都是一个模样,为了辨识,大家都把名字写在胸前或背后,还不忘记在名字的旁边庄重而自豪地写上“青岛市立”!
作为山东省青岛市援鄂医疗队的医疗主管,辛永宁所在的队伍接管了同济医院光谷院区重症病区的51张病床,在距离青岛一千多公里外的武汉,打响了一场没有硝烟的“疫情阻击战”。
45岁的辛永宁算是半个武汉人,他曾在武汉学医,攻读预防医学,连身份证都是在武汉上大学期间办理的,前四位号码是“4201”。所以,在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辛永宁多次主动请缨,希望回到他的“第二故乡”抗击疫情。
▲脱下隔离服的辛永宁汗流浃背。
“主动请缨”并不是“贸然请缨”,可以说,在疫情面前,他早就做好了充足的准备,这个准备过程不是一年两年,而是整整17年。
时间回到2003年,辛永宁经历了那场全球性的传染病疫潮——非典。在那场与非典病毒的殊死搏斗中,他跟随医院的前辈没日没夜地战斗在一线,“一天24个小时连轴转,眼里都是血丝,不能放过一例疑似啊!”
疫情的“风暴”里,谁也不知道下一秒会发生什么,正是这种不确定性,给了辛永宁前所未有的历练。“我记得有一位精神疾病患者发热需要留观,因为没有家属陪同,且患者在密闭的空间情绪不稳定,有迫害妄想,不同意用药。我只好全副武装进去,陪了他整整一晚上,直到他同意用药。”那之后,辛永宁越发明白,疫情面前,医生的职责就是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
非典过后,辛永宁深刻的认识到疫病给人们带来的危害,立志要在传染病领域深耕下去。17年来,他深入开展传染性疾病的临床和基础研究,致力于肝脏疾病的研究与创新,2016年还前往美国休斯顿卫理公会医院进修。如今,他是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青年委员、山东省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山东省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委员、青岛市医学会肝病学分会主任委员!
接受了“非典风暴”的洗礼,有了近20年的临床经验,当新冠肺炎疫情来袭时,辛永宁才有了“主动请缨”的决心和必胜的信心。除夕那天,辛永宁就向总院长宣世英表达了想要去武汉支援的意愿:“我已经做了充分的准备,我必须冲到前线去”!
▲辛永宁办公室的书柜里满是医学书籍。
“只要你回报了,就是得到了”
疫情肆虐时挺身而出,不仅需要勇气,更需要有舍身取义、舍己为人的品格。做出一个勇敢的决定或许只是一瞬间的事,品格却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
辛永宁告诉记者,早在他还是一名实习医生的时候,他的老师宣世英教授就教导他:“做一名医生,要有职业担当,平时的时候做好自己的份内工作,有需要的时候就该冲到一线,责无旁贷。”这句话一直影响着辛永宁,激励他去做一名有担当的医生,坚定着他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的信念。
而就在出发去武汉之前,宣世英拽着辛永宁的衣领,像嘱咐自己的孩子一样嘱咐他时,也说了同样的话。
宣世英:“我经常告诉我的学生,‘只要你回报了,就是得到了’。如今,到了我们回报社会的时候了,支援武汉,我们责无旁贷。”
与辛永宁面对面时,宣世英感概万千,她猛然回忆起自己初见辛永宁时的情景——那是1998年,一个皮肤略黑、身材健硕的青年,穿着一件洗得发白的军绿色外套,眼睛里泛着光,举手投足有些拘束,但一声“老师,您好”却说得干脆利落。宣世英一眼就看出,他是个善良、真诚的小伙子。
随着了解的深入,宣世英才渐渐知道,辛永宁家境贫寒,家人省吃俭用供他读完大学本科,却因为交不起报名费,放弃读研究生。那时候,宣世英就决定,这个学生我教定了。自此,无论是在学习、生活还是经济上,宣世英都给了辛永宁很大的帮助,让他专心致志搞学术,从一名初出茅庐的大夫,成长成为有着丰富的传染性疾病的诊疗经验的顶级专家。
工作以后的辛永宁有了收入,他还不忘拿出自己的薪水资助贫困学生,10年前,他连续2年,每年拿出一笔钱资助一个父母患病的贫困生,只为让学生安安心心地读完研究生。宣世英形容辛永宁:“对待生活,他更看重的是美好,是付出,是回报。”
宣世英知道辛永宁的为人,也理解他想去支援武汉的迫切心情,所以在出发之前没有对他说太多加油鼓劲的话:“我说你现在去武汉,治疗必须是精准的,绝对不能出一点错,你接受的病人,必须负责到底,遇到任何情况,千万别慌张!”
最后,宣世英向辛永宁提了唯一一个要求:“记得每天向我报个平安,打电话也行,发微信也行”。
▲辛永宁的妻子季德春和女儿辛文渊。
“你安心战疫,家里的事交给我”
2月9日凌晨5点,天色漆黑,此时,距离辛永宁接到援鄂通知刚刚过去6个小时。在家中的客厅里,他把妻子准备的寥寥几件换洗衣物,塞进装满隔离服和口罩的行李箱,向妻子摆了个“OK”的手势。为了不吵醒女儿,影响她的学习,辛永宁没有告诉她自己将去武汉支援的消息,甚至没有和女儿告个别。
时间不到5点半,他小心翼翼地拉上行李箱,悄悄出发,去医院与大队伍集合。然而,辛永宁并不知道,那时候的女儿早就醒了,她偷偷地撩起窗帘的一角,安静地在窗台上趴了很久,一直目送爸爸的身影消失在夜色中。
事后,在接受采访时,女儿辛文渊告诉记者,从小到大,她经常听爸爸讲起抗击非典时期的故事,这次疫情发生后,她知道爸爸一定会像17年前那样冲上一线、阻击疫情,“所以,我心里早有准备了”。而之所以在爸爸出发时没有跟他告别,是因为比起离别的泪水,她更期待团聚的拥抱。
去往武汉的飞机起飞前,辛永宁看了一眼微信,发现女儿发布了一条朋友圈——“爸爸要去武汉了”。顿时,辛永宁热泪盈眶,他知道,女儿理解自己的不辞而别。
▲临行前,妻子为辛永宁送别。
带走的是战疫的决心,带不走的是家人的牵挂。辛永宁:“出发那天,妻子执意要送我,她是个不善言辞的人,我出国几个月做访问学者,她都没说要去机场送我,我看出她的牵挂,她可能有很多话要嘱咐我,但又不想说太多,以免给我压力。”
▲辛永宁家里唯一一张一家三口的合影。
其实,从医这么多年来,辛永宁把大部分的时间都贡献给了医疗事业,少有时间照顾家庭。在他的家里,唯一一张一家三口的合影,还是好几年前结婚纪念日时拍的。辛永宁:“女儿长这么大,我都没有带她出去好好玩玩。她学校开家长会,也从来都是她妈妈去。”而这次支援武汉,辛永宁又将缺席女儿人生中的一个重要时刻——中考自招考试。
丈夫献身医疗事业,家里的一切,妻子季德春就默默地扛了起来。无论是照顾老人,还是培养孩子,只要是她能操办的家事,季德春都兜揽在身,不让辛医生操一点心。季德春:“医生这份工作是他挚爱的事业,干了这个行业,就要承担这份使命,我非常支持他。”
▲家中的季德春时刻关注着武汉的动态。
支持归支持,担心还是难免的。虽然知道随着疫情形势愈加严峻,丈夫一定会去前线支援,但等到出发时,季德春的心里还是会犯嘀咕。“正月十五晚上得知他要第二批去支援武汉,我就很担心,因为看到电视上报道说有医务人员被病人感染……他倒是状态很好,看到他充满斗志,我也就慢慢放心了,叮嘱他安心战疫,家里的事交给我吧。”
从辛永宁援鄂的第一天起,妻子和女儿每天晚上都会守在手机旁,等着与远在武汉的辛永宁通视频电话。为了不让家人担心,辛永宁无论工作到多晚,都会在回到驻地以后,第一时间打视频电话,给妻子和女儿报个平安。
▲辛永宁援鄂后,感染性疾病科主治医师金文文肩负起了科室的很多工作。
除了家人,同样让辛永宁放心不下的,还有医院的工作。据了解,辛永宁所在的青岛市市立医院感染性疾病科目前承担了3个临床药物试验工作。要知道,临床药物试验是一项很细致而复杂的系统研究,需要研究者长时间持续关注。此次援鄂,不知归期,辛永宁把这项艰巨的任务托付给了科室里的其他医生。
感染性疾病科主治医师金文文:“早在疫情刚刚发生时,辛老师就找到了新冠肺炎的诊疗规范,带领我们一起学习,随时准备去前线支援。去武汉后,医院的工作他也始终放在心上,几乎每天都会打来电话,嘱咐我们盯紧药物试验,把工作做到位。”
▲辛永宁和与他并肩作战的医护人员合影。
与“国家队”并肩作战,有压力有动力
在同济医院光谷院区,青岛医疗队所在的病区收治的全部是新冠肺炎的危重症病人,而且病人年龄普遍偏大,很多人还合并患有其他疾病,这样的情况,对于任何一位医务人员来说,都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辛永宁:“在正常的医疗行为里,一天收治20位病人那就算很多了。这次支援武汉,我们第一天就一口气收治了51位病人,病区全部满床。来武汉这些日子里,我们每天都在和时间赛跑。”
危急时刻,辛永宁始终把挽救患者生命放在最重要的位置。在李永春院长的带领下,他作为医疗主管,迅速组建了三个医疗组,实行网格化管理,医疗队全体医生进行疑难危重病例讨论,多学科协作,参考最新诊疗指导方案,制定精准个体化治疗方案,全力救治每一位病患。
宣世英:“这次支援武汉,青岛市市立医院是支援同济医院光谷院区17支国家队的一员,只有我们一家是地市医院,其他16支队伍都是大学的附属医院,包括华山医院、瑞金医院等,全部是国家最好的医院,所以我们真的是使命光荣。”
可以说,“辛永宁们”的付出,没有辜负这光荣的使命!虽然工作强度很大,但支援武汉这些日子,医疗队的每一位医护人员每天都充满斗志。“与我们一起来支援武汉的,还有来自全国各地顶尖医院的医疗同行们,大家站在同一起跑线上, 与‘国家队’并肩作战,我们有压力,也有动力”。
▲支援武汉的精锐之师。
辛永宁:“我们的队伍是青岛市五家医院组合起来的,看起来是个‘杂牌军’,但实际上都是各个医院的精英,他们业务精湛、素质全面、作风过硬,有丰富的临床救治经验。面对疫情挑战,我们都打起了十二分的精神,一定要出色完成任务,不能给青岛丢脸。”
据了解,截至3月12日,青岛市第五批援鄂医疗队接管同济医院光谷院区E1区9楼重症病区31天时间,负责51张病床,共救治92人,其中重症75人,危重症11人,治愈出院45人,“ 0死亡”病例!多学科综合治疗,持续关注病情变化,再加上每一位医护人员全心全意的付出,造就了青岛医疗队重症病区病患“0死亡”的奇迹!
▲“武汉-青岛(双城记)”微信群截图。
“你们是用自己的命来换我们的命”
2月29日晚,辛永宁结束了一天的工作,回到青岛医疗队驻地,正准备休息时,被几条密集的微信消息提示音打断。因为戴了一整天N95口罩有点缺氧,他迷迷糊糊地摸出手机,打开后发现自己被拉进了一个名叫“武汉-青岛(双城记)”的微信群。
“疫情过了,欢迎再来武汉做客,我负责联系各位病友,亲自感谢救命恩人”、“我们是命运共同体,真正的相亲相爱一家人”、“你们是用自己的命来换我们的命”……
辛永宁清醒了许多,好奇地翻看了群里的每一条消息,这才反应过来,原来建群的人正是他们救治的一位新冠肺炎病人。几天前,在青岛医疗队的合力救治下,这位病人刚刚由重症转为轻症。
此刻,已经在同济医院光谷院区连续奋战了21天的辛永宁倦意全无,他被病人那一句句发自肺腑的“感谢”打动着、感动着,他回想着执行此次援鄂任务的点点滴滴,不禁为自己从事的这份职业感到骄傲:“就像发生战争时,解放军战士要冲在前线一样,疫情发生后,我们做医生的不冲上去,谁冲上去!更何况,我们的努力能给病人带去希望,给这个城市带去希望。”
▲辛永宁家中的泥塑,是学生送给他的。女儿想爸爸的时候,就拿出来看一看。
就在两天以后的3月3日上午,建群的那位病人治愈出院了,他在写给青岛医疗队队员的感谢信里说:“是你们用实际行动让我明白:我生活在一个充满阳光、充满爱的世界里,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不久之前,武汉疫情形势出现明显好转,辛永宁按照惯例,通过微信向远在青岛的宣世英院长报平安的时候,给院长编发了这样一条消息——“同济医学院有个山东校友,是同济医院光谷院区插管敢死队队长,感染风险很大,劝他,他一句话让我泪奔,他说:‘职责所在,坚守不退’!医生一定是这样一种职业,选择了就有了情怀,有了担当,可以让人义无反顾勇往直前。”
有人说,“没有哪个职业值得你用生命付出”。但是在辛永宁看来,说这话的人一定没当过医生,只要你当了医生,就永远记得自己曾经许下的誓言——健康所系,性命相托……我决心竭尽全力除人类之病痛,助健康之完美,维护医术的圣洁和荣誉,救死扶伤,不辞艰辛,执着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