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乙递补中甲为何如此难 知情人曝中乙投资黑洞
虽然苏州东吴等五家乙级俱乐部已经向中国足协递交了参加2020中甲联赛递补申请材料,但是中国足协要从这些中乙俱乐部中挑选出“放心”的递补者,似乎并没有外界想的那么简单。眼看三月都过去一半了,中国足协仍然没有官宣新赛季中甲球队的名单,实在是不寻常。其实,如果按照上赛季中乙联赛的排名,依次产生递补中甲联赛的俱乐部,既公平又省事,为何足协却要自找麻烦,通过对候补俱乐部进行复杂的材料审核来挑选增补者呢?
原因很简单,就是中国低级别职业联赛足球俱乐部的财务地雷随时可能被引爆,已经到不得不防的地步。仅仅按照球队上赛季的成绩来递补中甲,万一俱乐部财务爆雷,中途再退场,岂不更加麻烦。
上赛季结束后,中甲、中乙等低级别职业联赛俱乐部的倒闭潮突然袭来,让计划中的中甲联赛的扩军难度陡增。更要命的是,缺乏自身造血功能的中乙俱乐部经过几个赛季的烧钱之后,已经“失血”过多,中国足协要短时间找到“放心”的中甲联赛递补,并不容易。
那么,中乙俱乐部现在的财务危机到底到了何种地步?记者采访了一位长期从事中乙俱乐部经营的知情人士,根据他的介绍,记者看到的是一个巨大的投资黑洞正吞噬着中乙俱乐部的生存空间。
这位知情人告诉记者,中乙俱乐部的投入产出早已经严重背离,投资人根本无法持续很长时间。据他说,一家中乙俱乐部一年投入2000万元左右。他过去几年经营的俱乐部,赛季投入在1500万左右,在当时中乙已经算非常低的了。
球员的高工资占据了俱乐部开销很大部分。数年前,一些职业生涯晚期的知名球员从高级别联赛下沉到中乙,年薪就可达数百万元,其他球员也是水涨船高。虽然中国足协已经对中乙设定了工资帽,但是仍然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除了人力成本,中乙俱乐部的场租、赛场安保等开销也不小,每年也要支出几百万元,而且伸手要钱的地方多,根本没法协调,一些隐性成本也不少。
过去一段时间,中国足协对中乙的要求过高,也让这样低级别联赛的俱乐部不堪重负。从2018赛季开始,中乙俱乐部的梯队也成为准入标准,到2021年中乙俱乐部需要具备四支梯队,“中乙这样低级别联赛俱乐部,目前根本没有这个实力完善梯队”这位知情人说,目前中乙联赛青训与校园足球没有完全打通,根本上限制了中乙这样最底层的职业俱乐部的青训发展,完善梯队实在是强人所难。
一方面是中国足协对中乙俱乐部的高标准导致俱乐部负担过重,另外一方面中乙俱乐部缺乏足够的造血机制,靠俱乐部自身的力量根本无法松绑。据了解,中乙俱乐部能够有1000万元的门票年收入已经很不错了。除此之外,俱乐部缺乏其它稳定的收入来源。
每年亏空几百万,甚至上千万元,对于中超俱乐部来说不算什么。但是,对于中乙俱乐部,简直就是一个让投资人绝望的投资黑洞。因为,除了少数的确喜欢足球,也很有实力的投资人,不少中乙俱乐部的投资人其实非常依赖当地政府的扶持。甚至有的根本没有什么主业,只是将足球作为一个资源平台。
足球投资热的时候,他们也愿意追加投入一些资金,但是根本没有长期投入的实力和愿望,一旦形势不好,就立刻收手,甚至撤资。因为缺乏造血机制,很多俱乐部投资人只能看当地政府的脸色行事。据说,有家俱乐部冲甲之后,当地政府很大方地给球队几千万元的巨奖,这对于中乙俱乐部来说,已经是天文数字了。但是,过度依赖当地政府,显然不是长久之计,投资人一旦失去了当地政府的大力扶持,根本无力维持原来的投资热情。
中国足协这次在审查递补中甲俱乐部的资格的时候,据说也将俱乐部得到当地政府的支持程度作为一个评估的因素。中国足协这样做,看似很讨巧,实际上却为将来联赛财务安全继续埋下了隐患。一旦当地政府扶持不到位,这些看似“可靠”的俱乐部,随时可能收缩投资,甚至关门大吉。实际上,这样的情况正在发生。我们看到,中乙俱乐部很少有持续大投入的投资人,投资行为外人根本难以把握。
中国足协虽然也在考虑为中乙引入中超预备队这样的新生力量,但是只要联赛的制定者,不能实事求是地为中乙俱乐部松绑,俱乐部的投资黑洞很难根本上消失。足协这种时候,采取复杂的准入审查,形式重于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