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智慧政协”防控疫情 用政协智慧保障人民健康(五十三)
编者按:
1月26日,市政协发出《关于做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要求积极发挥政协界别作用和政协委员优势,在智慧政协平台开设防控疫情协商建言专栏和委员群众面对面“服务在线”专栏,开展咨询服务,科学宣传疫情防护知识,为战胜新型冠状病毒献策出力。本栏目将陆续推出有关建议,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政协智慧和力量。
修订法律并利用信息化平台完善我国应急体制的建议
致公党党员由佳利反映:在武汉疫情发展中出现的问题,体现了我国应急管理体制仍不完善,政府应急决策和民众应急意识都与现代化治理有一定差距。我们应借鉴发达国家的应急管理经验完善我国疫情、地震等应急处理能力。
一是完善立法,从制度和法律上进一步完善我国的灾害应急机制。我国目前已经实施了一些有针对性地应急法律和法规,2007也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但是,在各级政府成立应急管理部门后,法律法规及相关制度已经不满足目前的应急管理需求。建议完善应急管理的立法,首先从宪法上授权政府具有应急管理的能力,其次是整合现有相应的法律、法规,系统制定《应急管理法》或者在《突发事件应对法》的基础上完善,把各种危机的管理都纳入到统一程序和制度中,与时俱进赋予应急管理部门统筹调度的行政职权,并统一规定国家、省市各级之间、各地之间的权责关系。
二是完善政府应急管理的信息系统和决策支持系统。信息的及时流通可以为决策者提供及时、准确的情报,同时可以向民众传达真实有效的实际情况,稳定人民情绪。建议由国家或者省市制定统一发布信息平台及时发布疫情相关消息,减少抢购双黄连等由所谓专家只言片语造成的哄抢和恐慌。谣言止于高效透明的信息公开渠道,通过有力的信息管理,政府和人民都能及时掌握救助条件、救助物资、救助人员、救助手段等方面的信息,减轻人民群众的紧张焦虑心态。
三是强化对民众的应急管理意识宣传和教育。危机事件一旦发生,往往会出现公众恐慌,而公众的恐慌又易导致危机事态进一步发展。所以,政府在非危机时期对民众进行危机教育就显得重要而且必要。目前我国的应急危机教育大多数都是针对火灾、地震等自然灾害,而对于疫情、战争等人为原因造成危机灾难不够重视。建议在幼儿园、中小学和企业等应急教育和演练时中增加人为危机应急事件的处置方法,从学校到社区,通过推送公众号、制作微视频的方式让大家熟知应急避难场所、应急事件处置流程和不当处理后果等理论和实操办法,提高人民的应急管理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提高全民应对不同类型突发事件的能力。
关于急性结膜炎患者增加新型冠状病毒病原学常规检测的建议
九三学社社员于滨反映: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传染性强,危害巨大。国家卫健委发布1号公告,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并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病毒性疾病可以眼部症状首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同样可以眼部结膜炎为首发疾病,由于临床表现不典型耽误诊治并造成传播。目前医疗系统对此未引起足够重视,未对结膜炎患者进行常规病原学检测,未设立专门诊室,未对接诊医务人员进行防护。
党中央对疫情防治高度重视,召开专门会议指出:“要依法科学有序防控。要做好疫情监测、排查、预警等工作,切实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1月24日发布的《高度重视非呼吸系统的首发症状——新型冠状病毒性肺炎(2019-nCOV)患者的识别与防护》,也提醒医护人员及公众,需高度警惕以非呼吸系统症状为首发症状的新型肺炎。以眼科症状为首发表现的病人通常表现为结膜炎,这类“非典型”患者会是非常重要的隐性传染源,首先选择眼科就诊。
结膜炎主要有病毒性结膜炎、细菌性结膜炎、过敏性结膜炎、衣原体性结膜炎等多种,各种急性结膜炎的症状均有雷同之处,临床上容易误诊。病原学检测是鉴别各种结膜炎的金标准。
为此建议:
1. 对急性结膜炎患者,除进行常规测体温、询问有无呼吸道感染病史、疫区接触史以及疑似或确诊患者接触史外,应增加新型冠状病毒病原常规检测,以免漏诊和误诊。
2. 眼科应设立单独诊室,接诊预检分诊的结膜炎患者,对接诊医师进行预防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知识培训,并落实接诊防护措施,坚决防止医源性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