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评发帖送口罩!

打开

青岛,需要“赋能工业化”!

2020-03-07 19:11    青报观象山

风云变幻,观其妙;万象纷繁,察其理。

用敏锐的洞察、独到的视角、犀利的思想,解迷局,觅真相。影响有影响力的人。

——观象山

对同一个现象,甚至是同一组数据,如果用不同的视角观察,往往会得出不同的结论,正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比如,面对青岛经济数据,一方面对二产、尤其是工业在GDP中的比重下降,表示担忧者有之:2019年,青岛工业占GDP比重为26.9%,创历史新低(历史最高位为59.7%),分别低于全国、全省5.1、5.3个百分点,对全市GDP贡献率仅为13.9%;

另一方面对三产服务业在GDP中的比重提高,表示欣慰者有之:2019年青岛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60.9%,分别高于全国、全省11、7.9个百分点,高于工业占比足足34个百分点。

担忧者普遍认为,工业是立国之本,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最强有力的支撑,是世界大国、强国的关键性指标。没有强大工业的国家可以是富国,但永远不会成为强国,更不可能成为超级大国。

而“挺”服务业的也是言之凿凿:服务业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也是一个国家、一个城市综合实力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城市经济大盘中,到底是工业多一点好,还是服务业多一点好?青岛服务业比重超过六成,是不是意味着这个曾经的制造业品牌之都已经转向服务业了?

其实,正如上述观点认为的那样,服务业是经济转型升级的结果,而不是目标。我们不能为了提高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而通过人为降低其他产业门类,包括工业在GDP中的比重,从而实现服务业比重的“被动式”上升。

也就是说,服务业的发展是建立在工业等其他产业充分发展、不断转型升级的基础之上,是齐头并进的关系,不是此消彼长,更不是你死我活。

image.png

作为中国最早开启工业化的城市之一,青岛抓住了第一波工业化的重大机遇,曾经创造过“上青天”的辉煌,培育出了海尔、海信、青啤、双星、澳柯玛等“五朵金花”,工业成为青岛经济的“脊梁”,撑起了整个城市的发展与跃迁,更凝聚着青岛人的光荣与梦想。

但近年来,青岛工业发展的步子明显慢了下来,错过了不少跃迁的风口,无论是在阿里、腾讯、百度等为代表的互联网平台领域,还是在华为、中兴等为代表的网络设备领域,都鲜有青岛企业的身影。青岛最值得骄傲的工业,被成都、杭州、宁波、武汉等城市相继赶超,在全国的位次不断下降。

可以说,青岛服务业占比的提升很大程度上是工业的“主动让位”,是“被动式”的提升。青岛在全国城市中的排名下降,很大程度上就是青岛工业在全国工业中排名的下降。

青岛想要在日趋激烈的竞争中立住脚,想要缩小与标兵的差距,拉开与追兵的距离,进位争先,必须重塑工业的竞争力,发挥工业在城市经济发展中的引擎作用。

青岛,需要“再工业化”,尤其是“赋能工业化”!

1

“去工业化”,为时尚早

人们总是习惯于用过去的经验去规划未来。“去工业化”论调就是基于所谓的经验。

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型,这被证明是历史的必然。随着工业遭遇天花板、服务业一马当先,人们理所当然地认为,工业、甚至实体经济都将逐步退出历史舞台,服务业、虚拟经济将一统天下。

沿着这一逻辑,“去工业化”似乎成了大势所趋,成为经济走势的指路牌。产业“空心化”,以及12年前的全球金融危机可以说都是在这一逻辑下的产物。

但事实证明,这一次经验似乎失灵了。世界经济似乎并未按照人们的预期去演化,不少“去工业化”先锋吃到了苦头。

回顾近代史,不难发现,西方列强崛起,皆因强大之工业。

image.png

第一次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让英国从农业国一跃成为头号工业国,至1850年,工业总产值占世界工业总产值的39%。凭借强大的工业实力,孤悬海外、游离在欧洲边缘的英伦三岛打了个翻身仗,一下子跻身世界政治经济舞台的中央,并最终成就了“日不落帝国”霸业。

德国工业化比英国晚了50年。在1830年,德国的工业人口占比仅为不足3%,依旧是一个农业国。德国家抓住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机会,钢铁工业蓬勃而起,涌现出鲁尔工业区、萨尔工业区等工业重镇。至1870年,德国工业一举超越法国,总产值占世界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13.2%。雄厚的工业基础也成为德国敢于挑战英国霸权的底气所在。

再来看英国的继任者美国。1800-1850年的美国,仍然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但40年后的1890年,美国工业产值超过英国,到一战前工业总量超过德国、英国之和,二战前夕,美国的工业产量占全球工业总产量的38.7%。这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能够取胜的关键因素之一。

可以说,现代世界经济政治格局基本是由工业格局所决定的。中国近代百年屈辱史,其根源就在于工业实力不如人。二战前夕,中国占世界工业生产的比重仅为0.3%,有限的工厂大多数纺织工业,而重工业几乎为零,从小到铁钉,大到飞机、坦克、战舰基本依赖进口,只能被动挨打,任人欺凌。

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欧美发达国家开始“去工业化”,逐步将淘汰产能向第三世界国家转移,自己则“脱实向虚”,玩起了“钱生钱”的游戏,最终饱尝全球金融危机的苦果。

2

中国奇迹,工业居功至伟

用40年时间创造一个看似不可能奇迹的中国,一条重要的成功经验就是毫不动摇地走工业化之路。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不仅在短期内实现了从农业国到工业国的巨大跨域,而且由此奠定了在世界政治经济格局中的应有位置。

1978年,中国工业增加值仅有1622亿元。改革开放后,中国工业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1992年工业增加值突破1万亿元,2007年突破10万亿元,2012年突破20万亿元,2018年突破30万亿元。到2019年,全部工业增加值达到305160亿元。

image.png

中国工业在全球的份额不断扩大,地位不断提升。1990年,中国制造业占全球的比重为2.7%,居世界第九位;2000年上升到6.0%,位居世界第四;2007年达到13.2%,居世界第二;2010年占比进一步提高到19.8%,跃居世界第一。自此连续多年稳居世界第一。

由于工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占比超过1/3,对中国GDP的增长形成强有力支撑,推动了中国经济在世界位次不断前移。中国经济总量由1978的世界第十一位,跃居到2010年的世界第二位,并由此稳居全球第二位。2017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占世界的比重达15%。初步核算,2019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为990865亿元,按年平均汇率折算达到14.4万亿美元。

改革开放前,中国工业产品生产能力十分有限。经过40年的发展,主要产品的生产能力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实现了由短缺到丰富充裕的巨大转变。很多产品产量从小到大。原煤、发电量等能源产品产量2017年比1978年分别增长4.7倍和24.3倍;乙烯、粗钢、水泥等原材料产品产量分别增长46.9倍、25.2倍和34.8倍;汽车产量已达2900多万辆,连续9年蝉联世界第一。很多产品生产从无到有到蓬勃发展。空调、冰箱、彩电、洗衣机、微型计算机、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等一大批家电通信产品产量均居世界首位。

可以说,工业经济实力的迅速壮大,为中华民族实现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为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做出了巨大贡献。

但就是在这个时候,出现了去工业化的倾向,认为我们已经处在后工业化时期。这样的认识和判断,显然是犯了经验主义的错误。

有个现实,必须认清:我们现在处于工业化的后期阶段,而不是后工业化,工业化后期与后工业化完全是两个概念。中国现在还处在工业化进程中,接下来还要深化工业化,而不是去工业化。

3

当前的城市竞争,工业依旧“重头戏”

所幸,这波“去工业化”的浪潮被及时平息下来。原因除了受到欧美国家“再工业化”的警醒之外,国内一些城市在“去工业化”过程中吃到苦头是更重要的原因。

如今,城市之间的竞争很大程度上就是工业的竞争。稍加留意,我们就会发现,一个城市工业在全国的位次,与其GDP在全国的位次正相关,除个别城市外,两者基本一致,工业排名靠前的城市,GDP排名也不会差——

image.png

如果要分析工业之于城市的重要意义,17个GDP万亿之城中,上海、深圳、苏州、无锡、佛山等颇具样本意义。

先来看上海,曾经是远东最大的国际金融中心,今天正在着力建设“国际金融中心”,服务业过于强势,工业似乎略显不足。但即便如此,上海的二产增加值也已经突破万亿元大关,居全国第二位,其中工业增加值9670.68亿元。而且,在上海,无论是政府还是民间,对制造业无可替代的作用都有着清醒且深刻的认知。当然,其中很重要一个原因是,上海吃过制造业流失的亏。

上海曾是全球重要的笔记本电脑代工基地,仅松江区就占据了全球产量的1/3。2008年左右,随着上海用地、人力等生产要素成本的上升,笔记本电脑的制造环节大举西迁。

对此,上海视为“腾笼换鸟”、发展现代服务业的机会,不但任由其进行,甚至一度出台政策进行鼓励。然而,随着笔记本电脑制造环节的流失,相关的金融、物流、研发等生产性服务业也随之迁走。生产性服务业是上海服务业的主体,占比超过2/3,由此导致每年流失数千亿元产值,让上海一度面临转型“阵痛期”。

现实是最好的教材。为了扭转局面,2018年,上海发布《全力打响“上海制造”品牌加快迈向全球卓越制造基地三年行动计划》,提出牢固树立“上海制造”再出发的战略思维,要打造代表国内制造业最高水平的产业基地,对其中的先进制造业用地,要像保护耕地、保护基本农田一样,把先进制造业用地作为上海高质量产业发展的底线空间,来加以保护和高效利用。

再来看深圳。这个有着“中国硅谷”之称的新兴城市,让人联想到的首先是是科研、是创新,但实际上,深圳制造业扮演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2018年深圳工业增加值首次突破9000亿元,同比增长9%,连续两年位列全国大中城市首位,成为“中国制造业第一市”,工业增速连续两年超过GDP增速和三产增速,对GDP增长贡献率超过40%。

深圳认为,科技创新中心离不开强大的制造业,否则会导致“创新空心化”。基于这样的认知,深圳高度重视工业发展,将工业作为立市之本、强市之基,坚定不移发展工业。

image.png

GDP万亿俱乐部成员,要么是直辖市,要么是副省级城市,但也有3个城市例外,其中一个便是苏州。这个在行政级别上只是正厅级的地级市,长期稳居前10位,对一线城市虎视眈眈。

苏州取得成功最重要的一条经验就是发展制造业。从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到外向型经济突飞猛进,从民营企业蓬勃发展到先进制造业体系日臻成熟,苏州根植制造业先发优势,打造先进制造业强市。

2019年,苏州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33592亿元,创历史新高。目前,苏州工业增加值仅次于深圳和上海,稳居全国第三位。可以说,没有工业的兴旺,就没有苏州的今天。

再来看另外两个地级市佛山和无锡。这两个城市能够顺利迈入“GDP万亿俱乐部”,制造业同样居功至伟。2019年,佛山GDP过万亿,最大的动力来自以制造业为主的第二产业。2019年,佛山二产增加值占比高达56.2%,在所有万亿之城中遥遥领先。

这与佛山坚持把制造业作为立市之本的发展战略紧密相关。佛山,在大量影视作品中大名鼎鼎。当然,除了“佛山无影脚”之外,“佛山制造”享誉海内外。被誉为“中国家电之都”的佛山,以占全国0.04%的国土面积,创造了全国1.1%的经济总量,是名副其实的“产业地标”。人们常说,“有家就有佛山制造”,美的、格力、科龙、格兰仕、方太、万家乐等一众品牌名头都很响。

佛山显然是要把制造业之路继续走下去。佛山的目标是,力争到2020年培育装备制造和泛家居2个超万亿的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到2025年再培育2个超5000亿元、4个超3000亿元的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

无锡百年来取得的辉煌成果,从本质上讲是工商实业所创造的辉煌成果,表现为民族工商业和乡镇企业的崛起。在近代,一大批无锡人走上了实业报国的道路,涌现出荣氏、杨氏、周氏、薛氏、唐蔡、唐程等六大民族工业资本集团,创造了无锡民族工商业的繁荣盛景,奠定了无锡在近代中国经济发展中的历史地位。因此,近代无锡以“小上海”称誉海内外。这是无锡的“老底子”,也是无锡的“传家宝”。改革开放以来,无锡抓住发展乡镇企业、开放型经济和私营个体经济三次机遇,成为一座以制造业见长、实体经济比较发达的城市。

2017年,制造业将无锡“送”进了“GDP万亿俱乐部”。2019年,无锡第二产业增加值达到5627.88亿元,在GDP中的占比高达47.5%,在万亿之城中仅次于佛山和宁波。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在工业增速普遍放缓、低于服务业增速的大背景下,无锡2019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达到7.8%,比服务业增速高出1.8个百分点。

仅从这些案例就可以看出,工业是城市晋升之路上最坚实的阶梯,谁抓住了工业,谁就赢得了主动,赢得了未来。

4

一再错过风口,青岛工业慢了

青岛的工业,有太多辉煌的过去。青岛是中国最早开启工业化的城市之一,工业始终是立市之基。

image.png

在青岛,曾经诞生过多个中国第一:开办了中国人经营的第一家电影院,上映了中国第一部有声影片,是中国第一个有汽车的城市,建设了中国第一条公路,生产出了中国第一台火车机车、第一瓶矿泉水,成立了中国第一个帆船俱乐部,建设了亚洲第一个海洋馆等等。其中,绝大多数都是工业化的产物,工业之都的象征。

曾几何时,青岛的名号在全国都占有一席之地。享誉全国的“上青天”辉煌了近半个世纪,解放初期,上海、青岛、天津三市棉纺织设备占全国70%左右,青岛仅次于上海,天津则位列全国第三。

改革开放以来,青岛工业实现了飞速发展。1985年,工业产值突破百亿元。1996年,工业总产值突破千亿元。2005年,工业总产值突破5000亿关口。2010年,青岛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突破万亿大关,成为全国第九个“万亿”城市,在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中排名第三,仅落后于深圳和广州。这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突破,也标志着青岛经济综合实力实现了历史性跨越。

数据显示,在青岛工业高速增长的那些年,青岛GDP也实现了高速增长。比如,在2001年-2010年间,青岛第二产业的平均增速为16.1%,同期,青岛GDP年均增速为14.7%。

工业转为中高速增长时,青岛GDP也转为中高速增长。比如,2010年-2015年间,青岛第二产业的平均增速为9.8%,同期,青岛GDP年均增速为9.7%。

在降速的背后,青岛工业规模也在减少。2015年,青岛工业总产值突破1.8万亿元,创下历史新高。但正是这一年,成为青岛工业的转折点,此后规模开始出现下降。2016年为1.74万亿元。2017年下降至1.3万亿元。2018年仅为1.1万亿元,跌回2010年的水平。

速度降了,规模小了,工业在GDP中的比重自然就小了,贡献率也低了。青岛工业在GDP中的比重最高为1970年,高达59.7%。此后,一直维持在40%左右。到了2015年,青岛工业在GDP中的比重首次跌破40%,下降至39%。此后,一路下跌,到2019年工业占比仅为26.9%,对全市GDP贡献率仅为13.9%。

工业发展的减速,背后是工业投资的不足。从增速看,1985-1992年,青岛工业投资年均增长达38.9%。本世纪以来,青岛工业投资再掀高潮。其中,2004年,青岛工业投资增速高达惊人的57.8%。但2012年以来,青岛二产(工业)投资增速逐步放缓。2012-2018年,青岛二产投资增速分别为35.7%、29.8%、16%、16.5%、10.1%、-9.3%、9.1%。

这些年,青岛工业经济总量由2009年的全国城市第10位滑落至2018年的第15位,先后被宁波、成都、武汉、长沙、杭州超过。在工业被超越的同时,青岛的GDP也相继被这些城市超越。

青岛能不能稳固在全国城市竞争中的地位,拉开与追兵的距离,缩小与标兵的差距,进而进位争先,关键在于工业能不能重振辉煌!

青岛工业的问题在哪里?作为中国最早开启工业化进程的城市之一,青岛抓住了第一波工业化的重大机遇,站在了发展的潮头。但这些年来,青岛错过了一些发展的风口,错失了一些跃升的良机。从最初的IT产业、中兴华为等网络设备产业,到腾讯等移动互联网产业、微信等社交平台产业,这几波信息化发展大潮,青岛都与之擦肩而过。

image.png

这几次错过,导致的后果就是青岛工业结构不优。2019年,深圳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高达10155.51亿元,是整个青岛工业增加值的3.2倍;

近10年来,合肥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5.9%,近5年来加速至20.6%,已经在量子信息、热核聚变、智能语音等前沿领域取得重大突破;

武汉光谷十几年聚焦光电子产业,光纤光缆生产规模全球第一,光器件国内市场占有率超过60%,光电产业产值近5000亿元;

从企业看,至今,青岛拿得出手的仍然是“五朵金花”,在信息化、人工智能、半导体、新材料等领域,大树、灌木、小草都发展得不够,更缺少耀眼的明星企业、行业引领性企业。2019《财富》世界500强中,青岛只有海尔1家入选,而深圳有7家,且排名都高于海尔。但从全国看,即便是领头羊海尔,也算不得是高峰。2018年海尔集团实现全球营业额2661亿元,在全国也只能勉强排进前50名。

5

只要方向对了,就不怕路远!

可以说,青岛工业出现的问题是系统性的、全面性的,要重振工业需要系统思维、全面谋划。

需要重振工业,但绝不是盲目扩大规模,绝不能再走过去的粗放型发展道路。到底该走什么道路,其实早已有了“他山之石”。12年前,广东壮士断腕,“腾笼换鸟”,实现了凤凰涅槃。青岛也必须拿出这样的勇气和魄力。

应该说,这些年来,青岛陆续淘汰了一些落后产能,一直在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但无论是力度,还是效果,都还远远不够。我们的一些部门、区市,还没有下定足够的决心,因为一些落后产能还在产出,还在创造GDP;因为还有钱赚,我们一些企业家还存在侥幸心理,小富即安,缺乏长远眼光,危机意识不足。

如果说过去还可以走走看看,那现在就真是到了不得不下定决心的时候了。

image.png

2019年,青岛已经下了很大的决心,发起“高端制造业+人工智能”攻势,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为引领,坚持创新驱动、改革推动、融合带动,力促高端制造业与人工智能融合共生,着力打造现代产业体系。

应该说,这为青岛制造业确立了明确的方向,是一条光明之路。第四次工业革命正在深刻改变我们的生产和生活,青岛制造业只有与新一代信息技术深度融合,走高端制造、智能制造之路才有前途。

事实证明,青岛选择的道路是正确的。2019年,新动能持续发力,新产业新技术发展势头良好,全市规上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6.6%,规上战略性新兴制造业增加值增长4.6%,均高于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从工业投资看,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增长24.0%,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增长26.8%,分别高于全市投资增速2.4个和5.2个百分点;工业技改投资增长29.7%,高于全市投资增速8.1个百分点;全年工业技改项目数量达968个,同比增加537个,增长1.25倍。

这些数据都表明,青岛工业投资意愿大大增强,产业结构正在不断优化,5G、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高端智能家电、轨道交通等新兴产业正在快速崛起。当这些产业成为新的明星之后,青岛工业的面貌就会焕然一新了。

产业强不强,关键在于企业强不强。上世纪九十年代,海尔、海信、青啤、双星、澳柯玛横空出世,以鹤立鸡群式的品牌统治力,为青岛赢得品牌之都的美誉。

但当前,高峰不够高,群山不够多,新兴企业不够活,青岛企业的短板已经愈发突出。对“新金花”的渴望,就是这个城市漫长而焦灼的期盼。2019年12月,青岛出台《新一代“青岛金花”培育行动方案》,力争到2022年,全市世界品牌500强企业达到3家以上,中国品牌500强企业6家以上,细分领域处于行业领先地位的新锐和特色品牌企业20家以上。

image.png

3月4日,海尔集团召开发展规划工作专题座谈会,研究了《四年5000亿,再造一个新海尔》发展规划。这一雄心勃勃的规划提出实现4年5000亿目标,再造一个新海尔。

过去,青岛工业能够在全国占据一席之地,青岛制造能够叫响,就是因为有一群敢为人先、不惧风浪、艰苦创业的企业家群体。

今天,青岛工业要重振辉煌,需要有更多不服输、有闯劲、有远见、有胆识的企业家站出来,带领整个产业勇往直前。

当然,青岛工业的根基是通过几十年的奋斗才打下的,青岛工业面临的问题也不是一朝一夕能够解决的,转型升级也好,新旧动能转换也罢,都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让我们再给青岛工业一些时间和耐心,静待花开!

作者 |沈默 制图 |沈默   

来源 |青岛日报新闻客户端“青岛观”

各区市确诊人数统计

市南区

--

市北区

--

崂山区

--

李沧区

--

城阳区

--

黄岛区

--

即墨区

--

胶州市

--

平度市

--

莱西市

--

最新评论

打开APP查看更多评论

精彩推荐

坚决拥护中央政法委调查组关于任城监狱事件调查结果处理意见

2020-03-07    大众日报·山东政事

境外输入确诊病例已达60例!卫健委:要保持高度警惕

2020-03-07    青岛新闻网综合整理

快来团莱阳特产湾头“沙田萝卜”吧!17元6斤,爱心助农!

2020-03-07    在青岛

热帖:黑龙江路发生严重交通事故,这速度得有多快?

2020-03-07    青青岛社区

青岛市中小学高水平现代化学校名单出炉! 有你认识的学校吗?

2020-03-07    海报新闻

视频:韩寒认养青岛野生动物园俩河马 取名憨憨和汗汗

2020-03-07    青岛新闻网

江启臣当选中国国民党主席

2020-03-07    中国台湾网

民生倾听:政务热线只做转接太简单 优化工作流程我有建议!

2020-03-07    青青岛社区

国家首批、山东唯一国家高端装备制造业标准化试点完成终期验收

2020-03-07    青岛新闻网

3月7日0-12时,青岛无新增!

2020-03-07    青岛卫生健康/健康山东

查看更多

跟评发帖送口罩!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