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的温度 !"保姆式帮扶"撑起崂山最暖的春天
【青岛新闻网独家】
(文/朱颖 摄像/徐斌 张力伟)
人们常说,想感受一座城的温度,就走进那里的低保群体。作为周哥庄的孤寡老人,80岁的王森庆一直是崂山区精细救助的“重点对象”,除了每月领取721.4元的生活补助,其侄儿王崇宝每月还可领取400元/月的照料补助费。
“经历过最苦的年代,又享受到现在的待遇,才知道啥是幸福!”用王森庆的话说,有了生活保障,每天都是笑着醒来!这辈子值了!
“保姆式”帮扶特困群体,给了“口粮”,更暖了人心
和王森庆一样,同是孤寡老人的王海庆多年前身患癫痫,因年事较高,加之病情加重,王海庆几近失去生活能力。崂山区民政局和周哥庄街道办了解到他的困难后,不但每月给他发放789元的生活保障金,还为其指定照料人(弟媳王春英)每个月发放960元照料费!
“照料费能保证我每月的基本生活,没了后顾之忧,这样我也能全天在家照顾他!”提到王海庆现状,王春英告诉记者,以前照顾大哥时就每月时间料理家里家外,生活难以维持,照料费确实让照料人和被照料人都没了生存压力,也利于大哥身体恢复。
在崂山区,像王森庆、王海庆这样受到关爱的特殊人群举不胜举。
流程再造,提质增效,打造贴心高效困难家庭救助体系
崂山区民政局社会救助中心负责人李孝诚告诉记者,目前,崂山区城乡特困人员照料护理标准最高可达每人每月1800元,全区共保障特困救助供养对象113户114人,其中集中供养63人,分散供养51人;困难家庭临时救助年救助额度可达5万元,并对低保人员医疗救助后的个人负担部分实施临时救助兜底,实现了低保人员基本医疗费用“零负担”。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崂山区在充分保障好困难家庭基本生活的基础上,坚持救助质量和救助效率并重的理念,积极完善社会救助体系,深入开展社会救助领域“放管服”改革,打造阳光救助、精细救助,全力做了困难家庭救助服务工作。
完善救助体系,精细救助,解决救助“盲区”“短板”
崂山在全省率先建立“一户一策”救助机制,运用“靶向”政策对473名困难家庭失能人员开展了基本生活照料,累计发放照料补贴400余万元;对266名低保子女发放在校餐费补助。
发放在校餐费补助125万元;为82名困难家庭中大小便不能自理人员按照每人每月100片的标准发放纸尿片,使他们生存有尊严、生活有保障。
推进提质增效,快速救助,解决社会救助效率低下问题
深化推进社会救助领域“放管服”改革工作,全面实施流程再造,将低保、特困救助供养及临时救助由之前的33个、19个和20个工作日全面压缩至9个工作日之内。建立了临时救助“绿色通道备用金”制度,确保24小时内救助到位,为困难群众提供高效、优质、便捷的服务。
推进城乡一体,统筹救助,解决城乡救助“不均衡”
另外,崂山区还在全市率先实现了低保标准、分类救助标准城乡一体。截至目前,全区共有城乡低保家庭985户、1818人;城乡特困人员照料护理标准最高达到每人每月1800元,目前全区共保障特困救助供养对象113户114人,其中集中供养63人,分散供养51人;困难家庭临时救助年救助额度可达5万元,并对低保人员医疗救助后的个人负担部分实施临时救助兜底,实现了低保人员基本医疗费用“零负担”。
推进网格参与,主动救助,解决困难家庭“漏保”问题
在各管区设立大救助“一门受理、协同办理”服务窗口,有效构建了“3公里社会救助服务圈”;为全区162个社区配备了735名社区网格员,实现了18项救助事项由社区网格员入户开展“帮办、代办”、零距离服务,截至目前,共为152户困难家庭开展“帮办、代办”服务,实现了困难家庭申请救助“一次不用跑”。推进多层监管,阳光救助,解决“人情保”“关系保”问题。
对申请救助的家庭开展家庭经济状况核对,委托第三方专业评估机构开展救助申请家庭评估。严格执行低保经办人员近亲属备案制度、低保复核制度、动态管理制度、低保长期公示制度和区、街、管区、社区及互联网“4+N”公示体系,确保社会救助政策真正落实到位。
党员包帮困难户,日走访到位,保救助政策落实
疫情防控期间,崂山民政还建立了局党组成员包帮困难群众责任制度,每名党组成员负责一个街道,对街道辖区内低保、特困、独居老人及困境未成年人等困难群体的日常走访、疫情防控和救助保障落实情况进行走访调查,确保各项救助政策落实到位。
北宅街道成立社区青年“帮买团”为低保、特困人员“帮买”生活用品,并为困难群众发放口罩4147个、消毒液(酒精)472份,果蔬等基本生活用品215份;沙子口街道投入资金17万元为辖区内低保、特困人员送去米、面、油、肉、蔬菜等生活必需品;中韩街道为辖区内低保、特困人员每户发放10个口罩,共发放92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