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中有“机” 三个旅游业态值得关注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暴发,以“移动”“集聚”和“社交”为特点的旅游业深受重创。景区关门,酒店歇业,团费退款,节庆取消……全国旅游行业迅速跌至“冰点”。面对严峻局势,文旅行业表现出了极强的大局意识和担当意识,积极响应中央决策部署,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已经内化为中国居民生活方式的旅游业,并不会因为一场疫情而一蹶不振。2003年抗击“非典”的经验告诉我们,被压抑的需求终会在疫情过后强势反弹,继而回归正常的增长轨道。而这个过程,根据有关报道,结合市场的心理适应期,可能还需要六个月到一年不等的时间。
这段不短的时间,对于大多数旅游企业来说不是个好消息,甚至可能是毁灭性的。一轮残酷的行业洗牌在所难免,竞争力差的中小企业可能会被淘汰或收购,资源进一步向行业头部集聚。但与此同时,旅游行业也正好有了一个思考、调整和提升的机会。正所谓,有“危”就有“机”。在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当下,静下心来观察这场疫情对旅游市场可能产生的影响,研判形势,发现机会,加强学习,做好准备,是正确做法。根据笔者观察,本次疫情正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市场心理,三个旅游业态值得被关注,也应当被重视。
一、医疗旅游:“健康是1,其他是0”
医疗旅游是指以医疗为主要目的的旅游形式。旅游者可根据病情、医生的建议,选择合适的游览区,在旅游的同时享受健康管家服务,进行有效的健康管理,达到身心健康的目的。疫情过后,医疗旅游市场的崛起是显而易见的。疫情用残酷的现实让人们重新认识到了健康的价值,“把健康比作1,事业、家庭、名誉、财富等就是1后面的0,人生圆满全系于1的稳固。”为了防范疫情,国人纷纷开启主动学习模式,通过网络、电视等媒介接收各类医疗信息。在微信群内,各类关于口罩佩戴方式、病毒传播方式、传染病防治要领等主题的文章和视频不断刷屏。这些医疗卫生知识的普及实际上也在强化着人们对于健康的重视。
医疗旅游概念源自西方。经过近三四十年的高速发展,国际医疗旅游已经是一个比较成熟的旅游业态,这得益于西方国家对于健康的重视。在亚洲,日本、印度、新加坡等国也已经成为著名的医疗旅游目的地,有大量成功经验值得借鉴。反观国内,尽管海南、广东、北京等地已经率先开始了探索,但总体而言,我国的医疗旅游还是一个新兴产业。疫情能够显著推动医疗产业发展,引发人民对健康的重视,从而从供需两侧为医疗旅游的发展打下基础和提供动力。中国旅游资源丰富,特别是中医药领域拥有传统技术和广阔市场,发展医疗旅游具有独特优势。
二、体育旅游:“免疫力就是竞争力”
与还在探索阶段的医疗旅游不同,我国体育旅游在政策和市场的双轨推动下,已经初具规模。2016年,国家体育总局等部门印发的《关于大力发展体育旅游的指导意见》中就明确提出,到2020年体育旅游总人数达到10亿人次,占旅游总人数的15%,体育旅游总消费规模突破1万亿元。本次疫情虽然对这个目标的实现产生了暂时的抑制,但事实上暂时的抑制也为未来的“报复式增长”埋下了伏笔。
1月20日,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组长钟南山院士在接受采访时指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暂无针对性的特效药。这表明,面对突如其来的新病毒,医院在短期内只能提供辅助性质的治疗,防范和治愈疾病主要依赖的是人自身的免疫力。身处疫情中的网友不无道理地调侃:“原来免疫力就是竞争力。”而提升身体素质和免疫力,正是发展体育旅游的要义。
我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体育运动旅游资源极为丰富。各地在地貌、气候等方面存在着很大差异,因此几乎适合开展所有类型的体育健身活动。同时,几乎每个地区都有独特的体育民俗活动,如内蒙古的那达慕大会、南部地区的龙舟赛等。然而,受文化心理、教育体制、休闲习惯等复杂因素的影响,我国在全民健身和户外运动方面一直没有形成浓厚氛围。尤其近些年,王者荣耀、绝地求生等现象级手游的兴起,更使得年轻人(尤其是青少年)将更多的业余时间分配给了室内休闲,而非户外运动,这不利于身体素质的提高。当下,疫情所带来的心理压力及对“免疫力”的渴求,有望在疫情过后让更多的人走出房门,走到户外,形成对体育旅游产业的强劲推力。
三、红色旅游:发生在身边的红色故事
体育旅游可以“野蛮其体魄”,红色旅游能够“文明其精神”,二者相得益彰。发展红色旅游的核心是以旅游为载体,通过红色故事的讲述,挖掘和提炼出故事背后的精神价值,以此教育、感染和激励受众。在过去的15年里,我国红色旅游在探索中前行,内容相对聚焦于革命时期,主要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1949年)的红色文化。实际上,红色文化也包括发生在建设和改革时期的“正能量”人物和故事。而新时代的英雄和故事,相较革命时期而言,更能让人感同身受。
此次疫情中涌现出了大量的英雄:从以84岁高龄再次挂帅出征的钟南山院士,到舍生忘死坚持奋战在一线的医护人员,从为疫情积极组织捐款的歌手韩红,到主动按下红手印签下“请战书”的共产党员——我们亲眼见证了他们用信仰、生命和汗水书写的新时代红色故事。战“疫”是一场没有硝烟但却货真价实的残酷战争。很多年轻人第一次意识到,原来战争从未远去,任何人都没办法独善其身。怀着崇高的敬意,一些人在微博留言:“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是有人在替你负重前行。”伴随着这场顿悟的,是感恩心和责任感的回归。
笔者将当下疫情与红色旅游相联系,并非建议英雄们“战斗”过的各大医院在未来成为红色旅游景点,而是建议重视这二者融合后可能促成的“化学反应”。在红色旅游讲解和红色培训中,可以提炼出共通的精神价值,对新老红色故事进行交叉讲述。例如,“顾全大局、舍命担当”是长征精神的组成部分,而它也在战“疫”中得到充分体现。久远的革命历史可能会让某些年轻人敬而远之,而一旦与现实相连,就会变得更加亲切和真实,教育效果也能得到提升。
经典红色故事里描述和传递的理想信念、革命传统和精神价值是真实存在的。“苦不苦,想想红军二万五;累不累,想想革命老前辈”这样的俗语,就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奋进。战“疫”精神是红色精神在新时代的延续,战“疫”英雄是红色精神的践行者和传承者,红色旅游要传递以战“疫”英雄为代表的新时代奋斗者们所表现出的信心、力量和信仰,激励民众不断跨越新的“娄山关”和“腊子口”。
在通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长征路上,我们需要红色精神的支撑。红色旅游要将历史和现实进行有机融合,凝聚成一股跨越时空的强大精神力量,形成有生命力和时代感的红色旅游产品。这是红色旅游与时俱进的机会,也是必须承担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