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评发帖送口罩!

打开

青岛日报经济述评 创新青岛:科技引领力强劲

2020-02-28 06:55    青岛日报

青岛日报2020年2月28日1版

走进高质量发展的春天

——青岛经济亮点述评⑧科技创新篇

2019年全市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到3829家,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产值比重达到53.33%

创新青岛:科技引领力强劲

创新引领未来。

2019年的实践证明,以技术和创新为核心的新经济模式,已经成为青岛高质量发展的基石。

最新统计数据显示,青岛新动能持续发力,新产业新技术发展势头良好,国家备案科技型中小企业2497家,增长38%,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到3829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同比增长6.69%,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产值比重达到53.33%,高新技术产业固定资产投资占工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达到43.9%。

一场科技引领城建设攻势,明确提出了打造长江以北地区重要的国家科技创新基地的奋斗目标。在今年春天的这场防疫战役中,青岛的科技企业爆发力十足,耐德生物仅用3天时间研发出快速检测试剂盒,悟牛智能的消毒机器人走上抗疫一线,海信商用显示公司研发的视频会议系统支撑了多个远程会议……从抗疫研发成果的快速落地到复工复产的积极响应,无不昭示着科技创新已然成为城市发展最强劲的内生动力。

▲耐德生物研发的快速检测试剂盒。

改革之深:

流程再造实现科技赋能

无论是科研院所还是科技型企业,对于2019年的科技管理流程再造,有一个共同的感受,就是效率更高了,目标更“实”了。

围绕打造良好创新创业生态,市科技局牵头出台《青岛市科技引领城建设攻势作战方案(2019-2022年)》,提出要打好人才支撑、资本助力、平台建设、产业培育、服务提升5场攻坚战,逐步构建市场化、法治化的创新创业环境。方案出台之后,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科技计划管理的“变身”:主动将160个50万元以下的零散科技项目“砍掉”,把科技专项资金集中起来办大事,不再资助那些以发表论文、申请专利为验收成果的项目,转而扶持更能转化为社会生产力的科技创新重点产业,从而优化创新资源配置,实现科技赋能产业。例如,将700万元科技专项资金用于平度、莱西新生儿的先天残疾和聋哑基因筛查,与突破平度莱西攻势、乡村振兴攻势等形成协同作战,实现科技惠民,同时也为落地青岛的科技企业提供了政府订单。

摒弃“撒芝麻盐”式的管理方式,让青岛的创新路径更加清晰,一些产业“高峰”正悄然崛起。

▲青大附院相隔3000公里成功开展首例5G超远程机器人辅助手术。

以健康医疗领域的创新为例,青大附院相隔3000公里成功开展首例5G超远程机器人辅助手术,成为亚洲跨度最大远程手术,其远程会诊平台也成为此次救治新冠肺炎患者的科技利器;引进深圳华赛伯曼医学细胞生物有限公司,在青岛建立全国首个人源化细胞工程重组蛋白生产及研发平台,推动我市生物制药产业的升级换代。

这些创新项目的选择,不再是科技主管部门“说了算”,项目评价当中,企业界、基金界、咨询专家、专业机构的参与度和话语权越来越重。去年着力推行的“以赛代评”,以创新创业大赛的结果取代创新创业项目的评审,将成果转化、产业落地作为项目的主要评价标准。“千帆汇”第六届青岛市创新创业大赛PK赛之后,深圳市海纳微传感技术有限公司的工业级传感器生产测试基地就落户西海岸新区。

目标之远:

链接一流创新平台

2019年青岛科技创新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嬗变,大概就是无数一流平台、一流资源的导入。

青岛将深圳当做学赶目标,掀起了一场从观念层面到实践层面的自我革命,就是用平台思维做发展乘法,写好“剧本”、邀来“名角”、做好“场务”,把具有平台性质的行业头部企业、企业社交平台等聚集到青岛来。

一年时间里,华为、科大讯飞、商汤科技、启迪、正和岛、亚马逊、创业黑马、前海方舟、华夏基石……这些行业头部企业相继受邀汇聚岛城,畅谈平台经济,掀起头脑风暴,让青岛逐渐成为全国创新思想的策源地。

多层次多样化的平台搭建,为青岛拓展了更大的市场空间。我市引进启迪控股,已累计注册公司39个,注册资金24.68亿元。由启迪牵线,世界领先的达闼机器人项目落户市北。

引进国内最好的咨询公司华夏基石,区域总部落户市南,导入上市公司北方总部2家、行业头部企业3家。前不久,由华夏基石牵引,上海国药医药零售有限公司区域总部项目落户市南,要在青岛打造全国最大的医药零售网络平台和居民健康管理第一品牌;

引进创业黑马,在崂山建设独角兽加速基地。基地聚焦微电子、智能制造、AR/VR、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赋能传统产业加速升级,一批拥有核心技术、发展潜力巨大的科技创新项目已经签约落地;

今年1月9日,作为全球知名科技创新中心的北京中关村,也成为青岛科技创新的“合伙人”。这是对青岛创新感召力的回应和佐证。

发展之切:

构建面向全球的创新交流窗口

一个城市,经济体量再大,没有科技引领,也成不了一流城市。

青岛的各类创新平台,是抢占创新战略高地的重要载体。其中,海洋是青岛的特色和优势所在,我们拥有海洋试点国家实验室、国家深海基地等一大批“国字号”海洋科研机构,聚集了全国近30%的涉海院士、近1/3的部级以上涉海高端研发平台,拥有中国北方最大的港口,全市近3万家涉海单位当中,规模以上企业近2000家,在海洋生物制品、海洋医药、海洋装备制造、海洋电子信息、海水综合利用、现代海洋渔业等6大产业集群发力。

▲俯瞰海洋试点国家实验室。资料图

我市拥有全国首个国家级技术创新中心高速列车技术创新中心,三个重点项目已竣工,时速600公里高速磁浮试验样车成功下线,标志着我国在高速磁浮技术领域实现重大突破。

去年6月,山东省、中科院、青岛市签署三方协议,共建中科院海洋大科学中心和山东能源研究院。今年1月9日,山东能源研究院正式成立,将面向国家能源战略需求和世界能源科技前沿,开展洁净能源科技基础性、前瞻性和重大关键技术的创新研究,为山东能源产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提供系统性解决方案。

这些重大平台的建设,无一不以产业发展为最终目标。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山东省两批创新创业共同体当中,我市先后有3家单位获批,分别是聚合物新材料创新创业共同体、海洋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中心、5G高新视频创新创业共同体。这些共同体建设,都将促进“政产学研金服用”创新要素有效集聚和优化配置,全面提升科技创新供给能力。

企业作为创新主体,依托各类创新平台,发挥着生力军的作用,迈出了铿锵步伐。而不断壮大的科技企业群体,是这个城市充满生机与活力的象征。

▲海大生物集团的实验室。

市科技局最新统计数字显示,我市2019年国家备案科技型中小企业2497家,增长38%;高新技术企业达到3829家,新增上市高企4家,总数24家,海尔生物医疗公司成为我市首家登陆科创板企业;全市认定孵化机构341家,包括21家国家级孵化器、国家备案众创空间78家;新增市级国合基地24家;47人新入选创业创新领军人才计划,累计支持256人;累计建立“国(境)外引才引智工作站”32家。

为了推动科技企业的快速成长,我市设立500亿元规模科创母基金,首期120亿元,重点支持成果转化及高端科技产业化项目培育。通过投贷、投保贷、跟贷等多元组合,全年为52家次企业提供1.92亿元支持,同比增长51%。

高企的壮大必然推动高新技术产业的兴盛。据山东省最新统计数据,我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同比增长6.69%,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产值比重达到53.33%。

创新无处不在,激发了人作为生产力第一要素的灵感、创造力和创造财富的冲动。全市细密交织的创新网络,将青岛的区位优势和产业基础深度交汇、融合,优化重构,勾勒出一个面向全球的国际开放平台及创新交流窗口。

2019年的青岛,因为科技创新走出了一条昂扬向上的发展曲线;2020年的青岛,将在这条曲线上标注更加醒目的生命力、成长力和创新力。

(青岛日报/青岛观/青报网首席记者 王娉)



各区市确诊人数统计

市南区

--

市北区

--

崂山区

--

李沧区

--

城阳区

--

黄岛区

--

即墨区

--

胶州市

--

平度市

--

莱西市

--

最新评论

打开APP查看更多评论

精彩推荐

青岛市委市政府通报表扬35名"防控战疫先锋"

2020-02-27    在青岛

大疫倒逼我们需要建设预防性公共卫生防疫体系!

2020-02-28    青青岛社区

【边防控边生产】实拍双元路与双积路节点立交复工

2020-02-28    青岛新闻网

市商务局发布预案 重点商超(综合体)若发现疫情 1小时内上报

2020-02-28    青岛早报

青岛又有一批地铁工点复工 涉及1号线、2号线

2020-02-28    青岛日报/青岛观/青报网

青岛医护人员在湖北 秦文:已在抗“疫”最前线连续奋战34天

2020-02-28    青岛日报/青岛观/青报网

周知!这些旅客列车恢复开行,多趟涉及青岛

2020-02-27    青岛日报/青岛观/青报网

青岛市民注意 琴岛通ETC储值卡可以办理退资了

2020-02-28    大众网

青岛一家三口确诊患者讲述隔离诊治背后的故事

2020-02-28    青岛日报/青岛观/青报网

为中国加油!外国小伙送交警口罩 大爱面前无国界

2020-02-28    青岛网络广播电视台

查看更多

跟评发帖送口罩!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