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评发帖送口罩!

打开

“宅”在家的日子,世界依然很大!五位青岛市民分享家居生活

2020-02-26 10:13    青岛日报

青岛日报2020年2月26日4版

不是书店创始人张兵林——

“职业读者”:躺读坐读站读

□青岛日报/青岛观/青报网记者霍璟祎

▲书成了特殊时期书店老板张兵林的“精神暖炉”。

“我的理想书店是博尔赫斯笔下的通天塔图书馆,终于,它变成了现实——一个微缩版的通天塔,有阶梯、有迷宫、有分叉的小径,徜徉其中,同心爱的图书不期而遇,是相当美好的事情……”受疫情影响,不是书店在和达中心城的新店始终未能如期开张。在三次更改开业时间后,书店创始人张兵林终于按捺不住,在一篇微信推文里,与读者分享了他的“理想书店”装饰一新的照片。

那是雪落岛城的一天。“看到窗外的雪景,每个人好像都变成了牢笼中的孤独者,而书店在这个特殊时期变成了‘多余人’。”疫情之下,实体书店关门,灯火不再。张兵林给停工的工作伙伴写下一封信:“我们要求自己约束行为和言论,约束自己到外面的渴望。目前,这个国家需要我们做的,就是平安健康地在家中等候。”张兵林自己也开始了“躺着看书,坐着看书,站着看书”的宅家生活。

让张兵林感到庆幸的是,书并没有变成“多余人”,在危难中捧起“精神暖炉”的人,似乎更多了。“三哥,给我推荐几本书吧?”“我发你一个书单,你看看店里有吗?”宅在家里的日子,张兵林几乎每天都会收到这样的信息。他干脆开始了书籍配送,每天带着各式各样的书单来到空无一人的书店,用牛皮纸袋把每个人的“订单”仔细包好,“全副武装”地把书送给散落在城市不同角落的书友。

在书籍中围炉取暖的人,是一个庞大的群体。不是书店加入了一个名为“书店燃灯计划”的全国性线上阅读分享活动。这个活动由广西师范大学联合全国150家书店推出,在2月20日举办的第一期活动中,张兵林与全国近4万名读者共同在线聆听了分享。

阅读,是一座随身携带的避难所。最近,一名年轻患者在武汉方舱医院安静读书的照片,感动了无数人。张兵林在朋友圈转发了这张照片。“类似的场景发生在70年前,一名负伤躺在战壕的美国大兵,因为一本军供版图书而忘记了自己离死亡只有一步之遥,在枪声的间隙发出了一阵笑声。疫情给人们带来不同程度的心理疼痛,在阅读中,每个人都能找到自己的出口。”

张兵林自称为“理性的理想主义者”,这个实体书店的寒冬时刻让他开始更深入地思考书店应该如何走下去,如何面对危机。“我翻看了书店2万多个会员的消费记录,复盘了书店近两年的经营情况。拥抱移动互联网,开拓线上渠道,与此同时,面向读者开展定制化服务,把一本书做深,进行精细化运作,是目前的几点思考。”

而据行业内部统计,在这次疫情中,79.04%的实体书店撑不过三个月。2月22日,距离不是书店新店原定的开业时间已过去了20天。这天下午,张兵林在朋友圈写下:要有光,要有希望,要有书店。

网球教练刘晓文——

放下球拍,拿起吉他

□青岛日报/青岛观/青报网记者王凯

▲网球教练刘晓文不能外出打球了,就“宅”在家里一天弹六七个钟头的吉他。

31岁的刘晓文黝黑精壮,这是他做网球教练的招牌之一,一看就显得专业。最近一直待在家里,肤色变白、体重上升,他正琢磨着怎么再变回去。

刘晓文经营着一家斯宝特网球俱乐部,终于难得的闲了下来。正月初六回到青岛以来,“一共出去了两次,全都是去超市,”这让天天在户外活动的他不太适应。经常运动的人都有瘾,有一天实在手痒,他拉着老婆拎着球拍冲到了小区广场,在没有球网的空地上打了一个多钟头。

以前教球,刘晓文天天泡在球场,按时上课按时吃饭,生活比在大学里还规律。最近,多年习惯完全被打破,上午十点多吃早饭、下午四点多吃午饭也不觉得饿,他笑称“因为消耗少了太多”。

这人做事有点一根筋,认准一件事就非要搞明白搞透彻,网球教练就是这么做起来的。大学才开始学网球,但他一门心思看教学视频、研究技术要领、记笔记写总结,很快成了圈子里的“网球通”。现在他的俱乐部小有规模,有八九十名学员。

寒假本来仅次于暑假,是刘晓文最忙的时候,由于疫情影响,大家只能在学员群里互动交流。前段时间有澳大利亚网球公开赛,大家一起观赛、评论,有时候还搞个竞猜,填补了不能打球的遗憾。

文体不分家,除了网球,刘晓文的第二个爱好是吉他。以前没时间弹,最近他重新把吉他拾了起来。翻出以前买的教材,上网搜索喜欢的曲子,《风之诗》《千千阙歌》《天空之城》……一首一首弹,一段一段弹,一节一节弹。

“一会儿干这个一会儿干那个,就静不下心来干一件事。现在时间这么多,复杂的曲子可以慢慢练。”他还是只干一件事的风格,这几天跟吉他较上了劲。之前磨出的老茧都在手掌,现在的茧子生在了指尖。一天弹六七个钟头,他把弹吉他当成了上班。

干过青年旅社,跑过保险金融,折腾了一圈之后,刘晓文选择把爱好当成事业。去年年底,他跟同事租了个一百平方米的房子,本打算教球和托管一起做,这下也泡了汤。不过一个多月没收入,他也没有太着急,正一边练吉他,一边想着下一步的发展计划。“我们注册了一家新公司,打算把事业做得更大些。”刘晓文对俱乐部的发展很有信心。

燃气公司员工曹曰平——

不会当厨子的咖啡师,不是好画家

□青岛日报/青岛观/青报网记者王萌

▲曹曰平创作的城市英雄系列作品,描绘了医护人员、外卖员、机场安检员等的“战疫”瞬间。

“啥都学会了!”这是曹曰平最近在朋友圈发的一句感悟。

曹曰平是一个“漫画痴”,几十年来,无论晚上多晚回家,他总是要到书房里画上一个小时。不过最近,因为居家防疫,曹曰平突然长了多种本事。

他学会了许多复杂的菜品——掌握炸年糕手艺后,他开始琢磨素版“佛跳墙”。把黄豆芽、豆腐、鲜笋、金针菇、蟹味菇、松茸、虫草花、鹌鹑蛋、牛肚菌、香菇小火慢炖6个小时,全家都对这道菜竖起大拇指;取6片肉脂渣装盘,再用大葱圣女果精心摆成鲜花模样装饰,平淡无奇的肉脂渣也吃出了“米其林三星”的味道。

他有更多时间研究手冲咖啡——早先买的咖啡豆研磨成粉,放在滤纸当中,手冲壶装满90℃水后沿着滤纸边缘缓缓倒入咖啡粉中,全部咖啡粉浸湿后,等待第一遍水滤干,再重新沿着滤纸边缘循环倒水,一杯美式咖啡让人精神饱满。

近一个月来,他几乎每天早上都要与父母视频通话,互道平安。“以前每个周都要回父母家一趟,现在没法回去,只能通过视频看望他们。”曹曰平说。

宅家期间,他的绘画灵感也“爆棚”。春节期间,他可以在书房画上一整天。复工下班后,他每晚在家也能画上四五个小时。“最多的一天,我画了20多幅水墨漫画。”

曹曰平在青岛能源集团华润燃气公司工作,疫情期间,无论是每天徒步几十公里检查维修燃气次高压管线的同事,还是在高速路口、社区中防疫的朋友,都成为他画笔下的主人公。

“这段时间许多新闻报道和身边朋友的经历,让我深受触动,‘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这句话也不断闪现在我的脑海中,于是我特意创作了‘城市英雄’系列。”在他的城市英雄系列作品中,描绘了疫情期间奋战在一线的医护人员、外卖员、供热人、机场安检员的“战疫”瞬间。

此外,他还创作了许多防疫漫画作品。为了劝人戴口罩,他画了两只戴口罩的小老鼠,配文:“因为爱你,离你一米”;他勾勒出防疫人员坚守高速路口测量体温的身影,配文:“量体温,少出门,聚能量,灭瘟神”;他画了疫情期间在码头上停靠的渔船,配文:“疫情期间,暂不祭海,四海龙王,也能理解”。每次在朋友圈“晒”出漫画作品,都能获赞无数。

印想瑜伽创始人马栎——

瑜伽课堂搬进抖音直播间

□青岛日报/青岛观/青报网记者刘栋

▲马栎和她的团队每天教授两节免费的线上瑜伽课。

“现在大家跟我来做一个开肩的基础练习——背后合掌式,双手在背后找到肩胛骨的位置,尝试由你的手指尖开始,慢慢地每个手指相接触,保持呼吸……”最近,印想瑜伽创始人马栎把瑜伽课堂搬进了抖音直播间。

大年初八开始,马栎和她的团队排好课表,每天教授两节免费的线上瑜伽课。“1月底的时候,看到一个有关武汉疫情的视频,看着看着就哭了,然后就在考虑自己能在这场战‘疫’中做点什么。”从开始的募捐活动,到瑜伽解说的短视频,再到带字幕的动作演示视频,从马栎微信朋友圈的时间轴来看,她对自己要做的事情越来越清晰。

“开始是有些担心的。一是我们线下学员的年龄大都在35到50岁之间,对于直播的接受度没有年轻人高;二是线上教学无法直观地看到学员的训练程度,不好带节奏。”对于从事瑜伽教学15年的马栎来说,教授课程自是驾轻就熟,但线上直播,她还是个新手。有一天晚上,直播间有150余人参加了此次课程,不少学员留言提问,马栎则通过语音和动作分解演示的方式来和学员互动。课程结束后,她还会在直播间和学员聊聊天,谈谈居家的感受。

直播间里的她优雅、健谈;朋友圈里的她则有些可爱、幽默。在朋友圈中,有一条她与自家猫咪对话的视频,她说自家猫咪脸圆肚子大,要设计一套瑜伽动作让它拥有“瓜子脸”“蚂蚁腰”。“之前在网上,看到许多网友宅家的段子,自己也是逗大家一乐。”为了让更多人参与锻炼,马栎和她的团队还建立了8个公益群,覆盖近2000人。她的团队会把上课时一些精彩的教学内容剪辑成短视频,分享在群里。有些学员也会把自己练习瑜伽的视频发回到群里,形成互动。

在马栎发布的短视频中,有一个不太一样的瑜伽形式——啤酒瑜伽,即利用两个啤酒易拉罐作为辅助工具,来完成一些瑜伽动作。“很多人家里没有辅助器材,用啤酒罐作为练习工具,一方面是体积重量相对合适,另一方面在家也比较容易找到。”从瑜伽工具的改变到微信群里打卡健身餐,马栎的教学方式潜移默化中发生了改变。

没有人是一座孤岛,也没有人能在这场疫情面前独善其身。马栎坦言,这次疫情,倒逼了教学方式的转型。“团队也做好了打持久战的准备,我们正在适应线上直播的方式,希望尽可能地增加瑜伽练习的趣味性。”

幼儿园园长侯琛——

和同事们一起创作儿童防疫绘本

□青岛日报/青岛观/青报网记者周伟

▲侯琛和同事孙茁航等几位老师网上合作创作儿童防疫绘本。

“我的父母七十多岁了,孩子父亲天天上班,儿子上初三,马上要中考。我要是焦虑或者恐惧,那肯定不行。”对于宅家抗疫,侯琛有着自己的理解,那就是“保持安静的状态去独立思考”。

侯琛是一名有着25年教龄的幼儿教师,现在是李沧区奇峰路幼儿园的园长。疫情发生后,她在园长、老师、孩子、妻子和妈妈的角色之间频繁切换着。

许多陌生人是通过《冠状病毒?战胜它!》的儿童绘本认识她的。这本绘有长着翅膀、表情凶凶的冠状病毒最终被战胜的绘本,以图片和音视频的形式,在微信朋友圈广泛传播。

对于小朋友来说,这是他们第一次在家里憋这么久。不出门无疑是枯燥的,如果只听大人讲怎么防控病毒,是个很模糊的概念。他们会说看不见病毒,还是吵着要出去玩。“在这特殊时期,我就思考该怎样从孩子的角度,让他们更好地了解病毒是从哪里来的?为什么不能上幼儿园,只能待在家里,外出还要戴口罩?怎么样才能战胜病毒?”侯琛说。

侯琛萌发了制作一本绘本的念头。她先是和幼儿园文字功底扎实的孙茁航老师沟通了想法和思路,一拍即合。孙茁航用了一天时间将思路转化为贴近孩子的故事脉络,进而加以丰富。定下文字稿后,侯琛与绘画功底比较好的郑慧君老师电话沟通画面内容,再由郑慧君老师通过视频形式组织了魏丽燕、刘嘉程、李昕荣、吕茜四位老师讨论构图和上色等细节,最后分头进行绘制。绘制时,用上了孩子们喜欢的卡通形象,颜色也炫一些,给孩子们更加直观的感受。文图完成后,孙茁航将图片编辑为视频,并配上音。经过五天的通力合作,这个绘本新鲜出炉。

侯琛说,疫情过后,敬畏生命、敬畏自然,将是幼儿园对孩子们要讲授的重要一课。

各区市确诊人数统计

市南区

--

市北区

--

崂山区

--

李沧区

--

城阳区

--

黄岛区

--

即墨区

--

胶州市

--

平度市

--

莱西市

--

最新评论

打开APP查看更多评论

精彩推荐

王清宪:疫情阻隔不了我们合作的信心

2020-02-25    青岛日报

孟凡利:严格做好防输入防输出防扩散工作

2020-02-25    青岛日报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

2020-02-26    海报新闻

胶州市发布关于调整局级领导同志工作分工的通知

2020-02-26    胶州政务网

签下2755亿大单!危难关头,企业家把未来托付给青岛!

2020-02-26    青报观象山

最新!青岛无新增病例 已治愈出院39例

2020-02-26    健康山东

青岛今年新建人才住房不低于10万套 包括租赁型和产权型两种

2020-02-26    青岛新闻网房产

小区来了几个韩国人 看到登记很不耐烦 最后…

2020-02-26    青青岛社区

列车恢复开行通知!

2020-02-26    青岛新闻网综合

韩国新增169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累计1146例

2020-02-26    海外网

查看更多

跟评发帖送口罩!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