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看疫情下的青企如何灵活应对
青岛新闻网2月19日讯 此次新冠肺炎疫情给企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影响,店铺经营、劳务关系、订单兑现、企业复工……一道道“考题”摆在企业家们的面前,如何突破?面对突如其来的冲击,青岛企业在经历了迷茫、焦虑的阶段后,左突右进寻找可能的方向,有一些“先行军”找到了路径,并已经取得不错的实效。
一、拓展特色服务触达消费终端
青岛啤酒:“无接触配送”又快又暖
从1月30日起,青岛啤酒开始尝试“无接触配送”,到2月10日在全国范围内统一推出“无接触配送”服务,不仅获得了消费流量,更用这样的暖心服务保持与消费者一如既往的情感链接。
在河北、天津等地,青岛啤酒无接触配送服务进一步实现了升级,从最初的电话、微信联系到开发线上小程序,进一步丰富了消费者的购买渠道和选择方式。据了解,当前青岛啤酒无接触配送并非成片地、成批量地配送,而是点对点地、分散的配送。不少消费者对近期青岛啤酒推出“无接触配送”服务的表达了点赞和认可。
万和春:零接触配餐,距离远了心更近了
万和春作为扎根青岛30多年的老牌餐饮品牌,也感受到了“寒流”。在当前疫情依然严峻的形势下,万和春没有坐等靠,而是结合市相关政策的指导积极探索新路径,发起“零接触送餐”行动,全流程管控、全方位防护,在为广大消费者送去安心一餐的同时,也为其他餐饮企业提供了新的发展思路。
刺猬网公司:优化配送方案,小区内设置自提站
由于目前很多街道和小区实施封闭管理,公司送水人员无法上门配送,为保证疫情期间市民正常用水,同时防止交叉感染,青岛饮料集团旗下的青岛刺猬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优化了配送方案,除已有的20家加盟店自提点外,首次选择在20余家大型小区门口设立“抗击疫情崂矿桶装水自提站”,为广大市民的日常用水提供便利。
二、跨界转型担纲抗疫“顶梁柱”
雪达集团:转产口罩,8条生产线日产2万个
2月13日,位于蓝村镇的青岛雪达集团节后正式复工,同时也拉开了转产民用口罩的序幕,优先服务疫情防控物资保障。据了解,转产口罩后共设8条生产线、4个生产车间,为保证充足生产空间,防止交叉感染,每个车间仅安排20名员工,首日生产民用口罩2万个。
悟牛智能科技:农业转身医疗,机器人助力疫情防控
此前深耕农业领域的青岛悟牛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在了解到医院隔离区需要机器人进行无人化消毒后,基于自身团队的技术基础与研发实力,召集研发人员投入研发与改装,在最短的时间内,实现从“农业领域”向“医疗领域”的跨界,改装出消毒无人驾驶机器人,并第一时间捐赠给有关部门投入疫情防控工作。短短几天时间,首台室内无人驾驶机器人已交付青大附院西海岸院区使用,为打赢疫情防控“攻坚战”贡献力量。
三、整合资源放大优势开拓新业务
檬豆网络:瞄准需求,变挑战为机遇
在疫情危机之中找到了新的机遇,除了免费向企业开放防护物资在线采购全球寻源、在线供需对接、在线担保交易、工业品在线直销、新技术直播等服务,还火速上线疫期用工平台,解决企业传统经营模式的弊端,构建产业生态圈。
乔记渔庄:转型团餐配餐,员工、客户需求双满足
乔记渔庄五四广场店,目前店里仍不开放堂食,但从2月1日起,饭店就在市南区政府的指导下开始为周边复工的企业、辖区防疫工作者提供团体订餐。按客户需求,饭店推出15、20、30元不等的套餐,每人份单独包装,配餐品种、价格及结算方式都可商定。店员将盒饭打包封口后,放在指定取餐点,订餐企业再派员工将盒饭统一领回。这样可以减少接触,降低感染风险。
每一次危机,都是企业能力的试金石。突如其来的疫情给整个社会按下暂停键,当下,如何在夹缝中生存,俨然成了第二战场。在这个战场上,青岛企业展现大智慧,众志成城,共克时艰,以变革创新为帆,共同迎风起航。
青报观象山、青岛日报、青岛啤酒公众号等综合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