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青岛新闻app

有机会获赠医用口罩!

打开

一面"用工荒",一面"就业难"!这个就业季如何"暖"起来?

2020-02-16 17:57    青报观象山

往年此时,是企业“开门红”的高光时刻,年前各种订单追单、年后各类计划发布。如今,疫情当前,企业复工却没有那么容易。
因疫情影响,复工企业的员工难以及时返岗;同时,一些企业尚未复工复产,员工居家待岗,造成社会空闲劳动力增多,供需不适配。疫情影响下,劳动力流动受阻,企业复工面临阶段性“用工荒”。

求职者也同样着急。尤其是打算年后返城务工的农民工和就业还没有着落的高校毕业生。一来他们担心疫情的持续会减少就业机会,增加就业难度;二来也怕就业迟迟没有着落,影响收入。对高校毕业生而言,年年都提的“史上最难就业季”,用在今年恐怕最为贴切。
疫情当前,我们看到,企业纷纷发起自救,创新“共享员工”模式,缓解短期用工荒;我们也看到,有关政府部门立即行动,调研企业用工需求,开发网络招聘平台,将招聘季从线下搬到了线上……
能否稳住就业大局,不仅需要政府部门创新举措,做到就业帮扶不缺位、公共服务不断档,更需要用人主体和求职者的信心来共同支撑。

1

招人难最突出的两大群体:
一线工人和高校毕业生
企业复工潮启动已近一周,目前复工的主要以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为主。
2月10日复工复产首日,青岛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累计复工复产2941户,复工率86.4%。截至2月12日,青岛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累计复工3029户,复工率达到89.0%。另外,全市112家隐形冠军企业、“小巨人”企业、瞪羚企业和独角兽企业等重点中小企业复工率达77.7%。
“从产业链而言,中小企业处于产业链的末梢,规上企业开始复工,产生对零部件的需求,才对中小企业有需求。”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员张燕生表示,但要解决用工荒,最难的也是中小企业。中小企业在工人竞争中更不具优势,即使复工复产,工人能否如数返岗也是未知数。
目前,无论是规上企业还是中小企业,无论是已经复工的,还是即将复工的,“用工荒”的问题仍然十分普遍。
“目前最缺的是操作工、安装工等一线工人,这些岗位往年春节过后也会出现缺工问题,但今年受疫情影响,企业原本的工人很多无法返程,这些暂时空缺的岗位怎么补?要招短期工也很难。”
“从青岛本地很难招到技术工人,即使工资翻倍都没人愿意干。往年招工主要从南方城市招,今年因为疫情,缺工和招不到工的现象更加严重了。”
“高校延迟开学,企业的校园招聘会和校招面试都中断了,实习期的实习生也无法到岗,今年招聘高校毕业生难上加难。”
在最近崂山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组织的一次企业用工需求远程对接会上,15家企业纷纷道出了当前复工存在的用工难点痛点问题,反映最集中的就是两类群体的招工难——一线技术工人和高校毕业生。
这两大群体历来都是春节后人力资源市场和人才市场关注的焦点。
从2010年开始,每年春节假期过后,青岛都会举办一场为期七天的“贺新春”综合大型招聘会,招聘岗位主要面向高校毕业生和社会人才;此外,连续多年每年从春节过后持续一个多月的“春风行动”,则通过市级和各区市召开的百余场招聘会,解决民营企业用工短缺问题,促进蓝领工人、农村劳动力等群体实现就业。
而在今年,一边是依然复杂严峻的疫情形势,一边是企业普遍面临的招聘难、用工荒。为打开局面,青岛在第一时间创新举措,将高校毕业生招聘和“春风行动”招聘季搬到了线上。

2月12日,由青岛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联合智联招聘开发的青岛市高校毕业生网络招聘平台上线运行。除了传统网络招聘平台的简历投递功能外,还创新开发了“视频面试”、供求双方“快速筛选”“精准自动匹配”等功能;
从2月12日启动持续到4月底的“春风行动网络招聘季”,将安排民营企业专场、农民工招聘专场、重点建设项目专场等10场专题网络招聘,为不同用人单位和求职群体提供精准化服务。
此外,为了发挥人力资源机构对供需双方的“中介”作用,青岛还创新出台中小企业职业介绍补贴政策,介绍技能人才、就业困难人员、职业技工院校和高校毕业生到青岛中小企业就业的,按每介绍1人300元的标准给予人力资源服务机构补贴。

2

“共享员工”意外走红的启示
疫情下国内的行业经济和用工需求出现了冰火两重天。 
一边是海底捞传出10天亏损7亿不止的新闻,西贝莜面村董事长贾国龙坦言账面资金撑不过三个月的餐饮惨淡景象,伴随而来的是大量餐饮员工处于休业待业状态。另一边却是盒马鲜生、每日优鲜等生鲜平台迎来生鲜配送订单大幅增加,门店员工出现大幅紧缺的忙碌景象。
疫情让不少传统行业难以开业经营,导致大量员工待业在家,企业还需要为他们支付工资,而新零售行业却因为需要为群众提供生活物资而出现了用工荒,这是劳动力资源错配的体现。
最近在全国兴起的“共享员工”模式,就是企业自救、互助用工的一项创新措施。
阿里旗下盒马鲜生发布员工共享计划,首批与云海肴、青年餐厅达成合作,向他们“借员工上班”,一方面解决了餐饮企业待岗人员的收入问题,同时也缓解了自身的用工荒。

紧接着,苏宁物流发布“人才共享”计划,提供各类仓内分拣、包装以及社区骑手、快递配送等工作岗位;大润发联合欧尚全国近500家门店及苏州浒关物流中心提供了大量理货、拣货、包装等岗位;联想集团也提供了电脑、手机组装等临时工作机会。
随着在线零售行业为“共享员工”抛出橄榄枝,“共享模式”在各行业中不断产生新突破,逐渐从线上零售行业推广至物流、制造业等行业,从一线城市向二、三线城市扩展。
青岛企业也开始试水“共享员工”模式。2月11日,海信集团复工第二天,旗下上市公司海信视像便宣布推出“共享员工”计划,邀请临时歇业的餐饮、酒店、大型商超以及制造企业员工,以短期工的方式加入海信,帮助这些中小企业共同度过当下的难关。目前初定合作计划时间为一个月,如果一个月后餐饮等企业因疫情影响,经营情况没有改善,可适当延长合作时限。
“共享用工”究其本质,属于灵活用工的一种形式。这在物流行业、农业中其实早有运用,比如双11期间,“你的快递可能是外卖小哥送的”;或者是把农村剩余劳动力组织起来为农业合作社服务的形式,都是为了解决“用工荒”的燃眉之急。
但是,此前的“共享员工”只限制在物流或者是农业一种行业中。此次疫情期间,零售业与餐饮行业的“共享员工”是跨行业的,零售行业的人力短缺和餐饮行业的人力冗余实现了互补。
目前来看,多数企业和专家对于“共享员工”这一形式,持肯定的态度。当然这其中也存在一些疑问,比如劳务关系如何界定?外派员工的召回问题,主动权在谁?员工薪酬如何计算?
在“共享员工”这种模式面前,多数企业依然是“新手”,企业应该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是否要跟进,不要盲从。
无论是借出方还是借入方,企业都不具备劳务派遣资质,因此有专家建议通过第三方服务商或互联网服务商打造员工共享平台,汇集企业和员工的信息和需求,在线上达成用工协议,通过线上服务精简用工流程,让员工尽快上岗。此外要尽量用书面形式确定好用人数量、工作内容租用期限、劳动报酬、社会保险费缴纳数额、支付方式以及违反协议的责任等内容,避免出现纠纷。

3

如何应对短期“用工荒”和长期“就业难”
民营企业、中小企业是带动经济增长、吸纳就业人员的主渠道,当他们复工复产和劳动用工出现阻碍,会直接影响就业这一最大的民生。
就目前来看,今年就业的两大难题,一是短期的“用工荒”,二是长期的“就业难”。
一方面,短期用工荒,已经毋庸赘言。对大多数企业来说,复工来临、疫情未减,如何在保证员工安全的前提下生产经营、兼顾企业效益与社会责任,这是一道现实的难题。而客观上说,劳动力自由流动的秩序,也被疫情阻断,春节过后企业的招工难、用工荒愈发凸显。
另一方面,长期就业难,同样引发关注。智联招聘近日发布的调研报告显示,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企业预计招聘人数有所减少,更多企业将招聘规模调整到10人以下,原本招聘规模在500人以上的企业,数量减少较明显。2020届高校毕业生规模预计达874万人,同比增加40万人,继续创历史新高。外加疫情短期内难以消弭的影响,年年提到的“史上最难就业季”,用在今年可能更加贴切。
一个共识越发清晰:在从严从细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统筹抓好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位于“六稳”之首的“稳就业”工作刻不容缓。
早在2月5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五部门就做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期间有关就业工作印发通知,明确了确保重点企业用工、支持中小微企业稳定就业、完善高校毕业生就业举措等六个方面的就业工作举措,要求有力确保重点企业用工,对保障疫情防控、公共事业运行、群众生活必需等重点企业、重大工程,指定专人对接,优先发布用工信息,通过余缺调剂等方式,满足企业阶段性用工需求。
苏州、北京、上海等地也纷纷出台相应政策,通过减免税费、缓缴社保、加大信贷投放等举措,减少疫情对企业的影响,帮助企业减负稳岗。
深圳市光明区还探索推出一条企业用工荒的纾解之策——建空闲劳动力库。光明区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精准查找区内空闲劳动力信息,建立相关就业需求库。同时,分类收集区内已复工或准备复工企业,特别是疫情防控重点物资企业的用工需求,针对求职人员的意愿进行有效对接和适配。

▲图为2019年青岛市民营企业招聘月暨“春风行动”首场招聘会,今年已改为网络招聘。
青岛也在“稳就业”上冲在了前面。近日,青岛市人社局、市委组织部、市发改委、市教育局等九部门联合下发《关于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稳定就业的实施意见》。从减轻企业负担、保障企业用工、稳定劳动关系、促进重点群体就业等多方面提出10条措施,打造线上招聘平台,实施稳岗返还、房租减免、职业中介补贴、技能培训补贴等政策,一方面为企业减负,另一方面保障企业用工需求,促进高校毕业生、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确保就业局势稳定。
就业形势能否稳定,也需要企业家和求职者的信心来共同支撑。应该看到,无论是2003年非典,还是2019年的经贸摩擦,眼下就业市场遇到的各种困难,我们曾经遇到过,也有能力克服。要降低疫情对就业的不利影响,政府应该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做到就业帮扶不缺位、公共服务不断档,成为为企业和劳动者分忧的施策者。
只要我们对稳就业有更为清醒科学的认知,该降的降、该减的减、该免的免,把饭碗打造得再扎实一点,把政策落地落实,对就业问题精准施策,一项项随“疫”应变的政策和举措,必定化为源源不断的动力,让更多用人主体和求职者重拾信心,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更加稳定。
作者 | 佳音  编辑 | 佳音  审读 | 吾梦

最新评论

打开APP查看更多评论

精彩推荐

明起中小学生线上开课!停学不停课,你做好准备了吗?

2020-02-16    青岛电视台今日

最新:全国确诊病例68595例,疑似8228例,死亡1667例,治愈出院9763例

2020-02-17    人民日报 丁香园

家里暖气够“给力”,供热部门多项措施保供暖

2020-02-17    青岛网络广播电视台

同比上涨5.8%!青岛一月CPI数据发布!鲜菜价格明显上涨

2020-02-16    在青岛

抗疫一线 护士与消防员举办视频婚礼

2020-02-16   

今天青岛市民“菜篮子”再添1170吨新鲜蔬菜

2020-02-16    半岛+

专题:青岛战“疫” 致敬最美逆行者们!

2020-02-12   

最新通知 17日起地铁13号线早晚高峰运营时刻优化调整

2020-02-16    爱青岛

山东要求为疫情防控一线医务人员办好12件实事

2020-02-16    山东省人民政府网

青岛气象台发布寒潮黄色预警 道路结冰黄色预警

2020-02-16    青岛新闻网综合

查看更多

下载青岛新闻app

有机会获赠医用口罩!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