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青岛新闻客户端
100%领红包

打开

请媒体不要再报道老人捐款的新闻了!

2020-02-11 15:05    记者站


文丨张江  

来源丨记者站

(ID:jizhezhan)
一位老人找到工作人员,放下一个包裹就匆忙离开,等到大家反应过来,老人的背影已经消失。
工作人员打开包裹,才发现里面有两万元钱,还有一张纸条:“请帮我捐给一线的战士,谢谢他们。”
无名的老人,沉甸甸的捐款,动人的场景,这样的画面,真的让人泪目。
疫情爆发以来,各地都出现了民众自发捐款捐物的感人事迹。在众多捐助模式中,也出现了一种比较典型的类型:老人捐款。
据记者站公号不完整统计,十几天来,很多地方都出现了老人捐款的新闻,并且呈现出越来越多的态势。梳理一下会发现,这些新闻都有类似的几个特点:
1,捐款者都是年龄很大的老人,生活条件都不好,甚至还有残疾人;
2,老人往往独居,或独自前来,无家人陪同;
3,捐的钱都是多年来的积蓄;
4,所捐钱数有越来越大额的趋势,从一万,两万,五万,十万,现在最多的已经到了20万;
5,工作人员往往联系不到本人,或者就是本人不听劝阻,执意捐款。
而检索新闻内容还可以发现,这些捐款大概会有几个去向:捐给慈善总会,或者存入当地政府财政非税专户,用于抗击疫情。
媒体报道,有的老人捐了钱之后,几乎没有生活费了。
这些老人把仅有的积蓄都拿出来,心存大爱,让人非常动容,媒体也有充分的理由来报道这样的人物和事情。另一方面,新闻报道在客观上起到了一定的示范作用。
今天,有微博大V就发出了倡议,“请募捐机构停止收取普通老人一生积蓄!尤其是孤寡老人,更尤其那些拾荒为生的老人!他们的钱一分都不能要。”不少网友也发出倡议:请媒体不要再宣传老人捐款了。
网友的态度很明确:老人都是看到了一线的报道之后,完全出于善良的本能来捐款,并没有为自己考虑太多,而他们捐出来的都是毕生积蓄,都是养老钱,这等于把自己放到了一个没有退路的境地。一旦自己发生了紧急情况,可能连自己的生活都无法保证。
很多网友一方面呼吁媒体不要再宣传老人捐款了,一方面也希望有关单位能考虑到老人的实际情况,不要收取老人的捐款,或者只收取一部分作为心意。
毕竟,这些老人的生活保障,同样重要。谁都不希望在收到一份捐款之后,身边又多一个生活无着的老人,这份责任,谁能背负?
中国妇女报微博也就这个话题发布了调查,绝大多数网友都认为不该要老人的捐款。
对于媒体来说,报道感人事迹是分内工作,这一点无可指责。但是对于老人这个群体,如何让他们在理解疫情、了解一线故事、做好自我防护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做好自我保障,而不是不顾一切地拿出所有身家,给自己晚年带来隐患,才是更重要的事情。


这件事里,包括老人、媒体、相关单位,所有人都是好心,但是好心有时候也会带来不必要的麻烦。特别是像上图这种“豪捐”的鼓励性提法,实在是值得商榷。
老人捐款的新闻,真的就别报了。还应该劝劝老人们,自己的晚年同样重要。
真正做到以人为本,这是体现媒体报道人文关的怀题中应有之义。
毕竟,相对于那些捐款的老人,那些连口罩都不肯戴的老人,更应该受到媒体的引导和教育。


最新评论

打开APP查看更多评论

精彩推荐

2月11日0时至12时山东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情况

2020-02-11    健康山东

青岛治愈出院累计11例!附最全53例确诊者传播图谱!

2020-02-11    青岛新闻网健康

2月10日12时至24时青岛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情况

2020-02-11    青岛卫生健康

特别整理:青岛助企复工复产政策“一版通”

2020-02-11    青岛日报

全国企业招聘需求同比降七成 青岛平均招聘月薪8254元

2020-02-11    青岛新闻网

青岛西海岸新区第12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详情

2020-02-11    青岛新闻网

口罩何时才能不紧缺?国家发改委回应口罩紧缺等问题

2020-02-11    人民日报

小区下午可以随便进入人员和车辆 没有物业测量体温

2020-02-11    青青岛社区

回温!今起三天最高16℃!今晚青岛南部沿海有小阵雨

2020-02-11    青岛新闻网综合

国家发改委:重要民生领域要立即复工复产

2020-02-11    中新社

查看更多

下载青岛新闻客户端
100%领红包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