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伊始,我们碰到了这一场大疫情。些许无力和无尽懊悔的背后,更是给未来的我们敲响警钟:敬畏自然、热爱生活、珍惜当下。
我们不禁联想到,在科技医疗条件较为落后的中国古代,瘟疫灾害爆发的频繁程度与破坏力,远超水旱灾害甚至战争。史料里的简单记录背后,常是生命财产触目惊心的伤亡。
据邓拓在《中国救荒史》一书中的不完全统计,历代发生疫灾的次数为:周代1次,秦汉13次,魏晋17次,隋唐17次,两宋32次,元代20次,明代64次,清代74次。
那么,在古代,人们是如何防控疫情的呢?
|切断传染源
在医疗条件落后的中国古代,许多惨痛的瘟疫悲剧,都是由于对传染源的防护不利造成。在经历多次教训后,“切断传染源”便成为面对“大疫情”时,执政者们的重要动作。
宋神宗年间的虔州瘟疫,是因在雨季来临时上游水源被污染造成。新任知州刘彝以“雨污分离”的思路重建当地水渠,建成了著名的“福寿沟”,确保污水绕开生活区。正因这一做法,肆虐当地多年的瘟疫,才终于消停下来。
|对疫区以及患病者的隔离
隔离法,始于秦朝。在《睡虎地秦墓竹简·法律答问》中,秦国便有将麻风病人集中迁移到“疠所”居住的规定。与体健的人,分开吃喝,从而切断传播源。
唐代则是由僧人开设乞丐养病坊,以隔离收治病患者。从宋代开始,出现大量官办养病机构,都有隔离病患的作用。
清代的法律规定,只要发现天花患者,就必须将其隔离,令其在离城二十里处居住。海外来华的船只,也要严格排查“出痘者”,杜绝一切输入通道。
|卫生清洁
单纯的躲并不是办法,疫区及个人的卫生清洁,才是预防的重中之重。
明朝景泰五年的四川瘟疫,当地巡抚就下令分片划定十几个灾民安置区域,每天清理卫生,终于“活数万人”。
《增辅瘟疫论》中记载:“有温病而未病者,存于肤理鼻喉之间,温者清之;否,冬必伤于寒……”
意思是:对于身体已经被感染但还没有发病的人,病毒往往寄存在身体皮肤的缝隙或者鼻子、咽喉处,只要将病毒祛除,被染感者自然健康无病;
相反的话,遇到秋冬季节或者气候变化,则会加快疾病的爆发。
事实上,这次疫情中也明确提出,未清洗过的双手,不要接触鼻子、嘴、眼睛,脸部皮肤等。
|医疗指导
洪州瘟疫时,知州刘彝特意印发了医疗手册《正俗方》。3700多个平日招摇撞骗的巫医,被他抓来集中读这书,不肯改邪归正的一律严惩。清代几次大瘟疫里,清王朝也组织人力物力,印发《温热暑疫全书》等医疗手册,分发各地官员百姓,起到很好的救灾效果。
|派遣医生巡诊及无偿施药
北宋年间时,朝廷设有“防疫专款”。每当疾疫流行,宋廷多诏命太医局及翰林医官前往救治,药费多由朝廷无偿拨付。此外,地方上一旦发生疾疫,各地官员也多方措置,极力救治,广为施医散药。除了派出医生巡诊之外,从中央到地方还广泛设有惠民药局和其他一些地方性药局,平时以平价售药为主,疾疫流行时,则无偿施药以济民疫。
|健身操
比较著名的有八段锦,五禽戏,还有少林寺易筋经,都是增加免疫力的古代体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注定是要载入史册了,当然我们深信,凭借现在的医疗技术,药物就在不久的将来。
战胜疫情,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的努力,今天整理的古人应对疫情的好方法,你学会了吗?
2020-02-04 青青岛社区
2020-02-04 人民日报
2020-02-04 青岛新闻网
2020-02-04 大众网青岛
2020-02-04 掌上莱西
2020-01-29 青岛新闻网
2020-01-22 青岛新闻网
2020-01-28
2020-02-04 青青岛社区
2020-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