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城如谋战局
——看青岛如何凭借顶层设计实现“换道超越”
2019年,青岛以一个“现象级”的存在,吸引着全省、全国乃至全球的关注——
城市地位跃升:上合示范区、自贸试验区、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等国家战略层层叠加,被誉为“站在中国更高水平开放发展新风口的城市”;“南深圳北青岛”的格局得到全国性认可,城市无形资产和软实力极大强化。
发展成绩亮眼: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高于全省1个百分点;1-11月,全市实际使用外资314.6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1.3%,同比提升14.4个百分点,列全国35个大中城市第一位。更令人信服的,是青岛全面起势的加速度:以最能彰显工作力度的投资增速为例,一季度增长6.3%,上半年收尾提高到7.5%,8月份9.9%,9月份跃到15.3%,10月份达到17.3%,11月份跃到21.3%,创近5年来新高,投资总量早已远超上年全年!
总结青岛当前发展局面,以战局比拟最为恰当:人人争先的干劲,席不暇暖的节奏,金鼓连天的场面,冲坚毁锐的攻势,联翩而至的捷报……一言以蔽之,战事所具备的要素,在这里都轻易可感。
但骨子里最相近的,是青岛站在前沿和未来“搞活一座城”的顶层设计,像极了谋划一场恢宏战局:在战略谋划、战役组织、战术打法、保障支撑等方方面面,推出了诸多在全省乃至全国具有重大创新与引领意义的探索。其间,深图远算的顶尖布局、细大不捐的全方位提升、批郄导窾的精准发力,就如一套让人眼花缭乱、叹为观止的“组合拳”,把城市带到更高水平的发展层次和发展轨道上。它不仅是硬桥硬马的强力升级,也不局限于捕捉时机精妙把握的“弯道超车”,而是真正上兵伐谋意义上的系统性“换道超越”。
本报记者 宋弢 肖芳
战略篇
以总书记重要指示为鲜明的目标导向,大大开阔了城市发展视野与格局,这是青岛实现“换道”的逻辑起点
解读青岛的战略,以“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概括最为恰当。
首先,不能不提这样一个颇具戏剧性的桥段:2019年3月,省委常委、青岛市委书记王清宪到深圳招商引资,在演讲中提出“投资青岛就是投资国家战略”。当时,不免有人心存疑问。
7月份,中央深改会即作出了在青岛建设上合示范区、打造“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新平台的决定——“投资青岛就是投资国家战略”有了中央决策的依据。
看似未卜先知,实际上却提示了青岛战略的最大亮点:以总书记重要指示为鲜明的目标导向,深刻研判青岛在全国发展大局中的使命与担当,形成城市发展与国家总体布局的互动,从而大大开阔了城市发展的视野与格局。这正是青岛实现“换道”的逻辑起点——
从2018年6月主持上合组织青岛峰会,到2019年4月出席海上阅兵活动,习近平总书记两次来到青岛,对山东和青岛的工作作出重要指示要求。要之,可归纳为3句话:办好一次会,搞活一座城;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山东要在国家开放大局中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山东省委要求青岛打造山东面向世界开放发展的桥头堡。
总书记的重要指示为青岛指明了发展方向,而如何深刻领悟其内在逻辑,却是一篇紧要文章。在反复深读细研、学懂弄通中,青岛“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办好一次会,搞活一座城”,绝不是指通过办会城市关注度提高了,一时来的旅游人数增多了,就算是搞活了,而是空间布局层面的“搞活”、动力层面的“搞活”和各个领域的“搞活”,总起来说,就是立体、综合、全方位、内生地“搞活”;“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也并不是峰会带来了国际化关注,就意味着青岛拿到了国际大都市的“会员证”,而是提出全新要求——青岛必须依托自己的资源禀赋,建设开放、现代、活力、时尚的国际大都市,让城市真正具有这样的实力、气质和形象;山东要在国家开放大局中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青岛要成为新高地的桥头堡,揭示的是青岛在国家纵深开放大局中的使命和担当——在全国经济增长“南快北慢”的大背景中,青岛肩负着在珠三角、长三角之后,打造长江以北地区国家纵深开放新的重要战略支点的重任。只有认清这样的使命担当,才能开启城市的宏阔未来。
站位的提高,必然要求青岛放大坐标找不足、提高标准找差距,深圳自然就成为青岛最好的“锚定”城市。作为战略性部署,青岛明确提出“学深圳赶深圳”,用最简洁明晰的语言传递出“青岛的愿景是什么、青岛要干什么、青岛的状态是什么、青岛的发展路径是什么”,凝聚起了全市上下全心全意谋发展的一股干劲儿。这成为青岛既在发展过程中谋居高声远之效、又在发展归宿上求“南深圳北青岛”相埒局面的重棰响音。
其后的实践,则一次次印证了“青岛战略”在契合中央战略布局上的“见事早”——
2019年7月份的中央深改会,确定在青岛建设上合示范区,打造“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新平台;8月31日,山东自贸试验区青岛片区挂牌,青岛站上改革开放的“最前排”;10月跨国公司领导人青岛峰会举办,总书记专门发来贺信,青岛再成“中国新一轮高水平开放宣示地”……“投资青岛就是投资国家战略”成为青岛最闪亮的城市名片,而“南深圳北青岛”也成为各大权威媒体的惯用说法,得到全国性的关注和认可。年初提出的“青岛宣言”,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相继水到渠成、瓜熟蒂落,无疑是青岛战略极高明、极精准的最好印证。
“对总书记的要求吃透了,青岛站位就上去了。站位上去了,视野、思路才能开阔,国家给的舞台你才用得足,你才能写得好剧本。不然的话,给你这么大的平台却不自知,你怎能演出一场不负时代的恢宏大剧?!”王清宪这样总结。
只有深刻领会中央部署,全面落实省委决策,纵深推进八大发展战略落地,真正强化青岛作为山东发展龙头的担当,才能不断把城市发展提升到新境界新高度,青岛是这样理解的,也的确是这样做的。记者采访期间,方方面面都能得出这样的结论,而这样一桩事儿格外让人印象深刻——
前不久,青岛专题研究部署投资工作,面对经济下行压力,不少干部皱起了眉头:“铁公机”前些年大发展,基础设施建设上得差不多了,哪里还有潜力?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集中学习中,青岛市委要求大家认真学习总书记关于发挥投资关键作用、扎实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论述。王清宪一句一句逐条解读:比如说,人工智能、5G、工业互联网、物联网,明明都是新的基础设施建设,有人却说基础设施建设没项目了,说明什么?没有好好学习领会总书记讲话精神!再比如,中央强调的农村公共服务和城市公共服务,比如教育、医疗、科技配套,我们都没有纳入基础设施建设,也同样说明我们学得不透……就这样,通过深入学习,全市干部脑洞大开,未来10年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目标一举“拔”到了原来想也不敢想的3万亿元,这给人们对青岛的基础设施投资增长留下了多大的想象空间!
战役篇
作为青岛独出机杼的顶层设计,15大战役既是青岛各条战线攻必克、战必胜的答案所在,也顺势推动了城市高效发展的模式再造
说到2019年以来的工作状态,青岛市发改委副主任张旭东的体会是:睡不着觉了,赶不上趟儿了;胶州市委书记孙永红概括为:工作节奏发生了巨大变化,从以前的相对静态变得“全都动起来”;就连在人们印象中已退居二线的市政协副主席李众民,也连声感叹:上了“一线”,甚至可以说是上了“火线”!
这种工作状态,再形象不过地映照了青岛当前所处的“战时”状态。作为落实战略最有力的手段,雷厉风行的战役组织和实施,成为青岛独出机杼的顶层设计。
具体来说,就是聚焦城市发展的重点难点痛点堵点,青岛“精兵强将攻山头,典型引路稳阵地”,全面发起15大战役,即:海洋攻势、“双招双引”攻势、军民融合发展攻势、“高端制造业+人工智能”攻势、科技引领城建设攻势等,荦荦大端,共计15个攻势。
作为立体、综合、全方位、内生地“搞活一座城”的系统工程,15大战役既为青岛积聚发展干劲、释放发展潜力搭建起了强大载体,也是一年来青岛各条战线攻必克、战必胜的答案所在。
首先,这体现在凝心聚力上。15大战役推动全市上下进入高度紧张的“战斗”状态,到“火线”去,到看得见炮火、听得到呐喊的前沿阵地去。它鼓舞催动的,不仅是上述各岗位上的广大干部,还有全市市民和各行各业的建设者,从而将整个青岛变成了热火朝天的“大战场”。
这样一个来自民间的细节可窥豹一斑:为使15个攻势的制定和实施成为统一思想、发动动员的过程,青岛创新公共政策制定模式,对15个攻势的作战方案全部进行公开答辩。15场答辩会,几乎场场进行到深夜,可谓一种高强度“功课”。但随着一场场答辩的进行,来自社会各界的听众却与“会”俱增,能容纳600人的市级机关会议中心,最后处处见缝插针加椅子。青岛民营企业家李海燕说,偶尔去听了一场答辩,听得“热血沸腾”,后面就一场不落全参加了!
其次,在实施层面,15大攻势以鲜明的问题导向、精准点穴般的重点攻关,为青岛找到了提高发展实效的最准确的突破手段。
对此,王清宪打过一个形象的比喻:既然确定了重点难点痛点堵点,就不能再像常规工作那样对待——“一个钢板,需要1000攻击力才能穿透,如果你只用到800,哪怕连天苦干也终究于事无补。只有拿出1200的攻击力,才能达到一举突破的目的”。
事实雄辩地证明了王清宪的分析。围绕15大战役,在“爆破手”“小分队”“尖刀班”的强力突破下,攻势所到所经之处,皆收立竿见影之效——
“双招双引”是经济工作“第一战场”,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要求,青岛将“双招双引”作为“一把手”工程,发起强大作战攻势。2019年1-11月,全市新签约5亿元以上大项目305个,增长53%;在建投资项目5120个,相当于上年全年的1.4倍;新开工投资项目2709个,相当于上年全年的1.7倍。新增国际贸易主体突破1000家。
从全市来看,哪里有发展难点,哪里就有攻坚克难的“冲锋号”。例如,青岛西海岸新区成立军民融合发展突击队、经略海洋突击队、招商引资突击队、招才引智突击队等21支突击队,每个突击队根据工作需要分成若干小分队,共组成60个小分队。突击队队长负总责,分队队长各负其责,一大批重点难点痛点堵点问题得以高效解决。
毫无疑问,15大战役为攻坚强力“赋能”,而更深入地看,其蕴含的重大改革意义也同样值得特别关注:推进15大战役的过程,同时也是青岛整体部署改革发展、协同推进工作落实的过程,即通过整体性、系统性、协同性的架构重组,顺势推动城市高效发展的模式再造。
青岛这样理解:本来工业、农业、旅游、文化等领域应为统一整体,但由于部门机构的设置,被切成了一条一条。工作按一条一条来布置,必因缺乏整体设计而影响合力,低效也就在所难免。将全市重点工作归为15大战役,则突破了传统的部门割裂,把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联通、各个方面贯通、各个环节打通,使全市工作成为一个系统性、协同性的整体。在这个意义上,15大战役,也就不再仅仅是15项工作,而是15组改革、15个体系。
比如“双招双引”攻势,涉及诸多领导分工、诸多部门、每个区市,条条块块众多。为此,青岛市成立了由市委书记挂帅、市长任常务副总指挥、相关市领导担任指挥长、6位市级领导担任队长的专班。从“做什么”“谁来做”到“为什么做”,方案全部明确,多维联动、同向发力,保障攻势快速推进。
而在部门层面,青岛也建立了一部门牵头、多部门联动的协同推进机制,一个部门吹哨,多个部门报到,改串联为并联。如扩大民营经济攻势,由市民营经济局等4个部门和各区市牵头,市委统战部、发改委等23个部门参与;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攻势,由市交通运输局等7个部门牵头,20多个部门和区市参与,榫卯合缝,分兵合进。
新的运行模式,从财政资金形成的倒逼机制上看得最清楚:围绕建立协同联动机制,青岛推动财政资金分配机制改革。各部门单位除常规性资金分配外,都需要在15个攻势中找准位置、确定实施项目。只要是项目性支出,全部需由所参与的攻势专班研究之后报给财政,按照攻势专班来申请,才能获得相应财政资金。这就倒逼工作整合,使得资金整合和工作整合相互推动,实现了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和工作实效的共同提高。
“每一个攻势形成的工作整合,就像拧螺栓一样,每一个部件上的第一颗螺丝钉都拧紧,才能一扣接着一扣拧,这就有效地克服了条条块块的分割,成为密不可分的整体”——青岛这个形象的比喻,传神地总结出15个攻势的整合作用。
战术篇
发掘新“矿脉”、使用新方法,以全方位的战术升级来支撑城市“换道超越”,形成了一整套摇曳多姿而又屡见奇效的“青岛打法”
2019年,青岛有些领域的增长,犹如“神迹”:1-11月,全市新增境内上市公司9家、实现首发融资100.48亿元,是2018年的16.8倍;特别具有标志性意义的是,前三季度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跃至15.3%,一举改变了连续30个月个位数增长的局面,全年预计将在1-11月21.3%增幅基础上有进一步提升;在民间投资不景气的大环境下,1-11月青岛民间投资大幅增长20.5%,成为普遍下滑形势下的一个“异数”,12月29日央视《新闻联播》以“民间投资实现大逆转青岛如何做到?”为题,作了时长超过3分钟的专门报道……探究起来,每一个亮点的背后,都有让人眼花缭乱又脑洞大开的新路数、新打法——正如大胜背后,高超的战术必不可或缺。
理解青岛的战术,这样一个桥段可作为最好的切入点:市里许多新目标的提出,往往伴随着“吃力”“可能吗”的疑问和叫苦声。作为回应,王清宪曾打过一个比方:就如开矿,一个储量丰富的矿山,我们在原来的矿坑里、用老工具、老办法,一天挖几百吨就是极限了,但如果我们改变工作方法,找新矿脉、用新设备,一天上万吨也能做到。
事实也是如此:发掘新“矿脉”、使用新方法,以全方位的战术升级来支撑城市“换道超越”,是青岛工作亮点频现的直接答案。这套战术体系里,既有改革方向上的正本清源,即以发展环境的重塑来提升城市竞争力,也有具体操作上的创新性探索,形成了一整套特色鲜明而又行之有效的“青岛打法”。
所谓正本清源,就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直指“市场化+法治化”两大改革方向,重建与优化城市发展的土壤与生态。
市场化,就是凡市场能干的一律交给市场,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2019年上半年的机构改革探索,最能说明青岛釜底抽薪推进市场化的决心和导向:创领全国风气之先,在发改、工信、财政等17个与市场关联度高的政府部门,“市场配置促进处”齐刷刷登场。时任青岛市委编办主任梁滨介绍说,这个处室存在的意义,就是迅速找准部门主责主业与市场配置相结合的切入点,拿出管用、有效的改革举措。
高扬“市场化”大纛,青岛改革步伐全面加速:市发改委推出市场准入负面清单“非禁即入”,全面清理隐形门槛;市交通运输局推出为网约车平台发放经营许可、驾校“先培训后付费”等市场化新举措;“国企混改”这块“最难啃的硬骨头”,也出现了务求破壁的新气象——在2019年11月2日举行的中欧企业家峰会青岛论坛上,青岛市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马卫刚,公开推介青岛的109个国有企业混改招商项目,诚邀全球“合伙人”。
政府退后的另一面,就是企业登台唱主角。2019年10月29日,这精彩一幕在青岛上演:市委召开专题会议,市委书记、市长携多个部门和区市相关负责人,投入两个多小时,专题研究青岛民营企业伟东集团设计的“人工智能+互联网教育千亿级产业集群实施方案”。让一家民营企业牵头搞千亿级产业集群,与会单位由企业根据产业发展需要“点名”邀约,这在青岛还是第一次,在全国也实属罕见。
伴随着市场化改革,青岛企业家站上“C位”,在城市发展中强力发出自己的声音:他们加入了“市直企业”“市骨干民营企业”两个微信群,与市级党委、政府领导点对点、点对面直接交流;市委主要领导更是在各种场合频频为企业撑腰——“为企业站台,是干部的责任和义务”“不管国企还是民企,只要企业有需要,领导干部就要出面站台”“谁不敢支持民营经济,就是对自己做到‘亲’‘清’政商关系没有信心,就是对自己的党性没有信心!”……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是市场化最好的保障。所以,青岛的法治化改革与市场化改革并辔前行,也就成为题中应有之义——
青岛法治化改革最重要的切入点,是“刀刃向内”,即用法律约束和规范政府的公权力运行。一套组合拳很快施展开来,虎虎生风:开展党政群机关履约专项清理,摸底排查出涉及政府原因导致的各类未履约问题408个,374个已处理完毕或进入法律程序,其余正在积极推进,处置率达到91.7%;要求行政负责人出庭应诉“民告官”案件,并在全市范围内试点跨行政区域管辖行政案件,减少法院居中裁判所受干扰……
要看青岛如何用法治为企业“撑起保护伞”,这样一个举措或许最有说服力:有的企业因政府惠企政策不落实而遭受损失,却不想也不敢“撕破脸皮”去找政府。为帮企业家吐出这一“胸中块垒”,青岛试点政府财政向优秀律所购买服务,企业遇到惠企政策不落实等19类问题,可找律师代为出面向政府主张权益。“政府出钱请律师,代表我们企业和政府谈判,帮忙要回了没到位的几千万元新能源汽车补贴,这事儿新鲜又给力!”青岛比亚迪汽车有限公司行政科工作人员苏安呈抚掌叫好。
这些极具创新性的举措,不啻为政府依法行政的高声宣誓,迅速成就了青岛“近者悦远者来”的喜人局面:2019年春季,青岛收集了33家驻青央企反映的60个“历史遗留问题”,建立工作台账,逐一研究,全盘清零,并承诺这将成为服务常态。如今,伴随着央企青岛行春季、夏季、秋季、冬季四场活动的开展,已有67个重点项目签约落地,总投资额超1700亿元,落地开工率达到47.7%。“这个办法太实在了,没有比这个办法更能表达诚意、感召央企的了!”时任国务院国资委主任肖亚庆感叹。
市场化、法治化改革风生水起,必然改写原有的工作套路。翻开青岛各地各部门的工作总结,犹如一本战术辞典:平台法、点穴法、逆茬刮鳞法、乘数法、典型引路法、强攻山头法……种种战法,如雨后春笋,洋洋大观,其中不少已不胫而走,成为省内外其他城市取他山之石的“热搜词”。其中,“平台+生态”思维带来的城市发展从加法向乘法的飞跃,最有力地印证了新“矿脉”之说。
平台思维,就是突破点性思维、线性思维,搭建平台让资源要素发生互动耦合,实现价值倍增。这里的平台,可以是产业链、产业园区、会议会展,也可以是基金、社交平台、专业招商公司和大企业,只要能集聚配置资源,均可“为我所用”。
例如清华启迪控股,青岛市政府与其签约合作后,全面发动各区市分别与其对接,展开投资、研发、总部、孵化等全产业板块合作,将其平台资源“吃干榨尽”,达成能源环境、量子技术、人工智能、海洋产业、网络安全等12大类产业项目合作协议,已落地项目32个;再如华为,青岛让全市1900多家信息技术企业与其进行对接,将符合条件的纳入华为采购链,并请其为青岛设计了新的产业技术制高点;又如创业黑马集团,这家国内培育独角兽企业最多的创业服务机构被引入青岛后,发起成立规模2亿元的独角兽产业基金,预计5年内将为青岛市引进培育科技型企业210家以上……
各种层次平台之间良性互动,产生聚合和突破效应,伴之以良好的政务服务环境,迅速生成合力协同的蓬勃生态。举个例子:创业生态中最核心的要素就是风投,青岛抢抓风险投资在全球范围加速流动的机遇,于2019年5月高规格举办全球(青岛)创投风投大会,出台“青岛十条”,截至11月底,在中基协登记私募基金管理机构已达261家,备案私募基金529只,实缴管理规模813亿元。在资本力量的撬动下,青岛人才集聚、项目聚集、科技创新呈现“加速度”,现已形成了61家科创板上市后备企业库、500家拟上市企业储备库,80%以上为大数据、人工智能、高端制造等高新技术和战略新兴产业。
保障篇
以“一线”的姿态强力推进保障建设,从工作机制、干部队伍等方面运筹发力,编织起一张严丝合缝、环环相扣的支撑大网,为决胜提供强大动力
甲坚兵利,车固马良,士卒殷轸,此军之大资也。强军制胜,必有强大保障。在某种程度上,打仗就是比拼支撑与保障。青岛深谙此道,战局一开,便以“一线”的姿态强力推进保障建设,从工作机制、干部队伍等方面运筹发力,编织起一张严丝合缝、环环相扣的支撑大网,为决胜提供强大“原动力”。
工作机制的改变,最根本的是抓好流程再造。扣紧“决策—实施—监督”这条机关工作流程主线,青岛“打破壁垒、冲破框框、拔掉藩篱”,启动了一系列力度空前的流程再造。
探究这种流程再造的颠覆性力度,犹如解析青岛一系列令人耳目一新的“名词”辞典,可得到最直观的印象:
“顶格协调推进机制”。以前,重大事项总是“自下而上”逐级协调,需要走完“科员—科长—副处长—处长—副局长—局长”的漫漫机关路,效率低下不说,还易滋生权力寻租;现在,青岛建立了“顶格协调推进机制”,如果一件事需要局长最终拍板,那么从一开始就由局长召集各方研究决策,由局长分派任务、推进落实。例如,青岛成立的由市委主要领导任总指挥、市政府主要领导任常务副总指挥的“双招双引”指挥部,对新增5亿元以上重大项目由一名市级领导牵头成立工作专班,决策效率实现最大化。
“决策实施公开机制”与“企业创意政府决策机制”。与顶格推进相配合,青岛决策逻辑也发生重大调整:以前,政府进行公共决策,群众和企业要么不知道,要么知之不深,导致很多惠企惠民政策或不合实际,或被束之高阁。现在,青岛建立了“决策实施公开机制”,重大公共政策和事项举行公开答辩、听证会,在提高决策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的同时,保障了群众和企业的知情权;同时还建立了“企业创意政府决策机制”,让企业唱主角提出政策初稿,再由政府研究论证。例如,在制定新能源汽车扶持政策时,青岛就是以北汽新能源提供的意见为政策样本,并征求了一汽大众等重点企业、院所的意见,再加上广泛调研后优化而成。
“盯住处长”。在行政实施过程中,处长是流程再造的关键一环。2019年10月,青岛出台《关于加强处长队伍组织力执行力建设的意见》,力求解决处级干部不给力导致的“中梗阻”现象。是否善于统筹协调、组织管理,能否坚决执行上级决策部署,能否创造性开展工作等,均成为考核处长工作能力的明定标准。一项举措,强腰健体,让没本事、混日子的处长淘汰出局,让真正在状态、有能力、敢担当的处长脱颖而出,把流程再造做好、落实。
“协同监督”。顶层设计完成之后,新流程能否执行到位,关键在于监督落实。针对多头监督、互不衔接、多而不密等问题,青岛重构了一整套严密、严格的监督网络体系——党内监督、人大监督、政务监督、政协民主监督、新闻舆论监督、社会公众监督等各方力量拧成一股绳,共同发力,探索出了以“协同监督”抓工作落实的新路径。以人大和政协监督为例:围绕打好15个攻势,青岛向人大、政协交任务、压担子,组建145个工作小分队跟踪调研督导。一个月写一份调研报告,一个项目写一份督查报告,一个季度拍一个现场督查专题片,及时向市委汇报项目建设存在的问题……人大、政协工作从“二线”走向“一线”甚至是“火线”。对于这种监督机制的威力,青岛一位机关干部说得明白:市人大、政协领导同志很多是从区市委“一把手”岗位上成长起来的,工作经验、基层经验、领导经验丰富,具有发现问题、找准“穴位”的“火眼金睛”。“他们最知道作假的穴位在哪儿,一眼就能看出其中的‘门道儿’,下面哪敢再掺一点儿假!”
“为政之要,莫先乎人;成事之要,关键在人”,搞活一座城,亦先要搞活“关键的人”。整个城市“换道超越”,最根本的是要塑造与之愿景相匹配的干部队伍。紧扣市场化、法治化改革实际需求,青岛出台专文,旗帜鲜明地立起了“三化一型”干部标尺——市场化、法治化、专业化、开放型,并采取一系列务实措施培养干部、选拔干部、用好干部。
在培养干部方面,青岛最亮眼的招数是全方位、大批量、持续地选派优秀年轻干部到深圳的企业、投资机构和中介组织体悟实训。这些年轻干部挂起职务、当起职员,“身临其境”感受改革开放最前沿的氛围,接受了市场化、法治化的思维洗礼,实现“大换脑”。事实证明,青岛通过体悟实训培养“三化一型”干部的路径是完全正确、行之有效的。2019年8月底,首批157名干部完成100天实训归来。他们提出的100多条建设性意见,经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研究通过后,成为各级各部门推动市场化、法治化改革的有力举措。首批经历了“异地拉练”的优秀年轻干部,现已纷纷履新,其中包括区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功能区管委会主要负责同志等干事创业的核心岗位,在更广阔的舞台上更有力地推动青岛的改革发展进程。
世不患无才,患无用才之道。在干部选拔和引进方面,青岛开启了一波力度空前、影响深远的用人政策和理念调整,声动全国。例如,拿出青岛蓝谷管理局、轨道交通产业示范区等6个功能区先行先试,管委会不明确机构规格,也不明确行政级别,现有班子“全体起立”,面向全市公开选聘,谁能干让谁干;面向全国公开选调选聘180名高层次专业化干部人才,包括国企总经理、聘任制公务员等;5个主要涉农区市拿出200个村庄党组织书记岗位,面向全市各层面公开遴选……归根到底一句话,青岛选人用人的“指挥棒”,在忠诚干净担当的前提下,就一个标准:以实干论英雄。
聚天下英才而用之,青岛组织干部工作一改过往的封闭、缄默和神秘,掀起一场又一场引人瞩目的改革“风暴”。青岛期待,通过这些“关键少数”和“核心力量”的变化,带动全市更好地解放思想、真抓实干、不辱使命,真正搞活这座城。
2020-01-13 青岛新闻网
2020-01-13 青岛新闻网
2020-01-12
2020-01-13 青岛新闻网
2020-01-07 青岛新闻网
2020-01-13 青岛日报
2020-01-13 青岛新闻网
2020-01-13 大众网
2020-01-13 青岛新闻网
2020-01-12 青岛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