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无疑是引领未来的产业之一。未来的新能源汽车,将有力推动能源革命、信息革命、交通革命和消费革命,重塑出行体验,甚至生活方式。
青岛新能源汽车发展势头很猛。目前,新能源汽车建成产能近50万辆,居全国同类城市首位,拥有一批新能源整车企业和汽车零部件企业。
今天,青岛再添新能源汽车产业“合伙人”。12月20日,奇瑞新能源等六项战略合作在济南签约。签约方包括青岛市即墨区、奇瑞、中国邮政、科大讯飞、商汤科技、地平线、海信网络科技,涉及新能源、智能网联等多领域。
这是继北汽新能源、一汽解放、上汽通用五菱、一汽-大众等四家新能源整车企业后,加盟青岛的第五家新能源整车企业。至此,青岛新能源汽车形成了“五擎”驱动格局。
“青岛正抢抓新能源汽车产业跨越赶超的重大历史机遇,加快建设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聚力再创产业新辉煌。热忱地欢迎各位企业家到青岛来,我们一起携手把青岛打造成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生产基地。”山东省委常委、青岛市委书记王清宪说。
今天,青岛距离打造全球最大新能源汽车基地的梦想变成现实,从未如此接近。一个令人充满想象的未来,正在到来。
从“轿车梦”到“新能源汽车梦”
汽车绝对算得上是改变世界的一大发明,它为人类带来激情与梦想,更带来生产方式的革新。一度站在中国工业化“最前排”的青岛,心中一直编织着一个“轿车梦”。
上世纪90年代中期,英国老牌汽车公司罗孚衰落,急于变卖各种资产,以求还债。这对于刚刚起步的中国汽车工业来说,无疑是一个大大的机会。最早引进其生产线的两个中国城市,一个是芜湖,还有一个就是青岛。青岛的“轿车梦”由此发端。
在此后的岁月里,青岛不是没有努力,但离“轿车梦”的距离还有很远。很长一段时期内,青岛有了卡车、工程车、特种车、微车、面包车,但就是没有像样的轿车,更没有一个叫得响的轿车品牌。
作为中国工业化较早的城市,青岛曾创造了“上青天”的辉煌,此外,在中国家电电子、轨道交通、船舶海工等产业版图上都有很强的“角色感”,但在第一轮传统燃油车的竞争中,青岛落在了后面。翻开中国汽车地图,北有长春,中有上海、杭州、芜湖、十堰、重庆,南有柳州、广州、深圳……青岛的“存在感”很弱。
但青岛的“轿车梦”并未因此而破灭。汽车这个曾经改变了世界的机器正在被改变。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孕育兴起,新能源汽车产业进入了加速发展的新阶段,正与新能源、新材料以及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深度融合,开启向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共享化的变革。
青岛敏锐地洞察到这个改变蕴含的重大机会,这个机会与传统家电向智能家电迭代有些类似。抓住了这个机会,青岛就拥有了追赶,甚至超越的可能。
要想抓住这个机会,需要更大的梦想作为支撑。青岛果敢地提出,“打造全球最大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这一高远目标,为青岛心中反反复复萦绕的那个“轿车梦”注入了新的未来。
这是梦想,也是可达的现实目标
这个梦想是青岛产业发展的担当和雄心,也是可达的现实目标。
青岛是一个深具追求卓越、永创一流气质的城市。改革开放40多年来,青岛领开放风气之先,坚持以开放推动产业创新,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中国产业发展史上的亮点。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我们抓住沿海开放机遇,引进国外资本和先进技术,集中资源培育了海尔、海信等一批大企业集团,实现了家电产业的长期领跑;
进入新世纪,我们又抓住央企新一轮战略布局机遇,集中力量引进了高速动车、大造船等一批大项目,实现了工业产值的万亿跨越。
现在,青岛透彻理解习近平总书记“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我国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的重要论断,抢抓新能源汽车产业跨越赶超的重大历史机遇,加快建设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聚力再创产业新辉煌。
这份自信和底气,源于青岛在担负起一个个国之重任中,迎来了新一轮更高水平开放发展的大势。
从去年6月的上合组织青岛峰会,到今年4月的人民海军成立70周年多国海军活动,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两次来到青岛,要求青岛“办好一次会,搞活一座城”、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赋予青岛建设上合示范区、打造“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新平台的国之重任。
今天的青岛已经站在了中国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最前沿,迈上了开放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
所有梦想无一不是源自现实。青岛“打造全球最大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的梦想正在“照进现实”——
此前,青岛新能源汽车建成产能近50万辆,拥有北汽新能源、一汽解放、上汽通用五菱、一汽-大众等四家新能源整车企业。青岛已是目前新能源汽车生产规模最大的城市之一。面向未来的汽车市场,青岛想努力做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生产基地,也是顺理成章的事。
此外,国轩电池、力神电池、特锐德电气、乾运高科新材料等188家规模以上汽车零部件企业,也在青岛形成集聚发展的良好态势。
今天的青岛汽车产业实力已经今非昔比。2018年,青岛汽车产量首次突破百万辆大关,达到103万辆,汽车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突破千亿元,已成为青岛增长最快的支柱产业。目前,青岛已经形成以一汽解放、上汽通用五菱、北汽新能源、一汽-大众为龙头,涵盖乘用车、商用车、SUV、交叉型乘用车、新能源汽车等全系列产品的汽车产业体系。
日益完善的汽车产业生态系统将为青岛实现新能源汽车梦想提供强大的助力。
青岛这样培植“新物种”
新能源汽车虽然也叫汽车,但与传统燃油车相比,可以说是完全不同的“物种”,因此,其成长路径自然与传统燃油车不尽相同。青岛正在积极构建适宜新能源汽车产业生长的“热带雨林”。
青岛以平台思维推进产业集群发展,由龙头企业牵头建设产业园区,整合产业链条,吸引一批高质量项目落户青岛,提升产业链上下游融合发展水平。
新能源汽车成长的土壤与传统汽车有所不同。未来,汽车与人工智能、物联网、云计算等领域,实现深度融合发展将是大势所趋,特别是依托于5G通信技术,新能源汽车将成为智能交通、智慧能源、智慧城市高度融合的载体。
青岛着力培植这样的土壤。今年,青岛发起“高端制造业+人工智能”攻势,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深度融合,集中力量打赢人工智能赋能青岛制造“7+N”。“新能源汽车产业倍增”就是重要内容之一,目标是力争到2022年,新能源汽车产量达到50万辆,实现营业收入约500亿元,带动汽车产业链产值在2018年基础上翻一番、突破2000亿元,打造先进新能源汽车生产基地。
青岛一方面瞄准国际、国内新能源汽车行业头部企业,加大招引力度,促进高端资源要素在青岛集聚。另一方面,加快新能源汽车“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体系建设,力争通过核心技术的突破,引领产业向中高端迈进。
新能源汽车技术密集,对城市科技土壤要求很高。青岛充分发挥科技研发实力雄厚、高校以及职业院校众多的优势,大力发展创投风投,设立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投资基金,通过市场化运作,引导各类社会资金、金融资本支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推动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技术链“四链合一”。
全国最优“新政”正形成“强磁场”
就好像新生儿需要父母的呵护一样,刚刚起步的新能源汽车也需要城市的呵护和产业政策的“浇灌”。
9月23日,2019青岛氢能产业高峰论坛上,青岛发布《加快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若干政策措施》。该政策覆盖从研发、生产到市场的产业全链条,虽并非每一单项奖补力度都是全国最优,但从政策总体来看,却算得上全国较高水平。其中一条是这样规定的:对新落户的新能源整车企业,根据投资额大小,最高给予1亿元奖励。足见青岛的决心和魄力。
与此同时,青岛坚持产业发展与推广应用协同并举,全力提供最广阔的应用场景,对本市新能源汽车整车生产企业,按照销售车辆用于营运、政府采购和非营运等类别,给予不同比例的市场推广补助,最高1亿元;鼓励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参加国际、国内高水平展会,对参展企业给予最高80%的场地租赁费补助,最高100万元;政府定价管理的公共停车场对新能源汽车给予每日首个2小时免费停车优惠。
此外,青岛还规划了总投资350亿元的充电配套基础设施,计划新建50000个充电桩、200座充电站、30座加氢站,努力形成产业发展与推广应用的协调互动与良性循环……
一揽子极具针对性、影响力的政策叠加,极大地增强了青岛新能源汽车产业的“磁力”。一个全新的产业高地正在快速隆起。
奇瑞加入将与同行来一场赛跑
奇瑞就是众多慕名而来者之一。
奇瑞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于2010年,以汽车产业为基础,旗下200多家子公司,业务范围遍布海外80余个国家和地区,拥有员工4.8万余人,总资产1200多亿元。
奇瑞为何握手青岛,成为青岛打造全球最大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的“合伙人”?“青岛着力打造全国乃至全球最大的新能源产能基地,推进集群发展,无论是良好的营商环境和汽车产业基础,还是丰富的人力资源,便利的港口条件,都为奇瑞开拓齐鲁市场,加速国际化出口,加速新能源汽车的战略布局创造了重要的条件。”奇瑞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尹同跃说。
奇瑞与青岛的“缘分不浅”。12月4日上午,长江产权交易所公告显示,奇瑞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增资扩股项目顺利成交,青岛五道口新能源汽车产业基金企业(有限合伙)成为奇瑞控股、奇瑞汽车的新股东。
在20日的签约仪式上,青岛五道口基金管理公司董事长、奇瑞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副董事长、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周建民表示,青岛有着一流的高端制造基础、一流的人才基地、一流的营商环境、一流的交通物流基础,一流的生活环境,尤其是国家战略的叠加,投资青岛就是投资国家战略。
“奇瑞将与山东和青岛的同行们来一场比赛,让山东青岛成为全球乃至全球新能源重镇,特别是智能汽车、智能网联汽车的制造高地、研发高地。”周建民说。
有了资本的纽带,再加上战略合作协议的签署,奇瑞与青岛的联系更加紧密,彼此“懂得”,必将擦出更多合作的“火花”。
随着青岛新能源汽车“新政”的持续发力,还会有更多的“奇瑞们”慕名而来。青岛新能源汽车的未来令人充满期待,“全球最大新能源汽车基地”也将在青岛加速崛起。
(青岛日报/青岛观/青报网记者 沈俊霖 张晋)
引进三大整车及400余家上下游企业,预计今年全区汽车产业产值将达800亿元——
汽车工业高质量发展的“即墨实践”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将今年的中国汽车市场状况定义为“低位运行阶段”,但在即墨区,汽车产业却是昂扬向上、好戏连台。
1-11月,汽车产业新城汽车产业产值达611亿元,预计全年将达到800亿元。其中,一汽解放1-11月产量17.4万辆,同比增长23.4%;产值341亿元,同比增长37.4%;利税12.1亿元,同比增长47.8%。一汽-大众青岛公司产量25万辆,产值220亿元。
逆势上扬的背后蕴藏的是即墨区的积极担当、主动作为。汽车产业是青岛着力打造的十条工业千亿级产业链之一。拥有青岛汽车产业新城的即墨区,坚决扛起这个“千亿级”重任,贯彻落实市委“高端制造业+人工智能”攻势部署,聚焦头部企业,建链、补链、延链、强链,努力打造千亿级汽车产业基地。
12月20日,即墨汽车产业再添“大手笔”。奇瑞新能源与即墨区等战略合作在济南签约,这也是即墨区助力青岛市构筑汽车全链条发展格局、打造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的担当作为。
头部汽车企业“挑大梁”
在即墨城区北部,总规划面积93平方公里的青岛汽车产业新城坐落于此,已累计引进落户一汽-大众(青岛)华东生产基地、一汽解放商用车基地、一汽解放新能源商用车三大整车及400余家上下游企业,产品涵盖乘用车、商用车、改装车及多类汽车零部件,建立起完整的汽车产业链和先进的汽车产业生态圈。这是青岛市发展汽车及零部件产业的唯一专业功能区,重点发展汽车整车及零部件的研发、制造和销售。
在这片发展已十年的汽车产业沃土上,清晰可见整个产业链条在此集聚和成长——一汽-大众(青岛)华东生产基地、一汽解放商用车基地、一汽解放新能源商用车3个整车头部企业已撑起“大半边天”,海隆、海誉、青特、九合重工四大专用车企业正不断壮大着整个汽车产业格局。在此基础上,即墨区利用整车项目打造“项目磁场”,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汽车零部件配套企业正通过专项引育在此成长成熟,由此完善了整车制造产业上下游链条,积蓄起发展新动能。
目前已有130余家相关汽车零部件企业相继入驻青岛汽车产业新城,涉及总投资720亿元,产品涵盖乘用车、商用车、改装车及多类汽车零部件。这批核心零部件企业的携手落户,也助推汽车产业链实现全链条、裂变式地发展。
抢占新能源“风口”
时下,青岛汽车产业新城正瞄准新能源汽车和新材料以及电控、电机等汽车核心零部件为重点发展方向,为实现千亿级产业链奠定坚实基础。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提供的一个数字值得我们关注:在汽车产销总体下行的总趋势下,新能源汽车保持了高速增长,1-9月份,产销量分别为89万和87万辆,分别增长20.9%和20.8%。
这无疑是汽车工业的一个机会。而记者了解到,深耕汽车工业已十年的即墨区早已聚焦这个机遇,瞄准轻量化、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发展方向,积极培育壮大汽车产业新动能、新业态,抢占新能源汽车这个“新风口”。
青岛汽车产业新城成立新能源产业部,组建专门团队靶向招商,精准招引大项目,并建立动力总成及关键零部件“项目库”,加快零部件项目招商。
2017年12月7日,位于汽车产业新城的一汽解放新能源基地正式投产,首辆即墨造新能源卡车下线,标志着国内最大的商用车制造商一汽解放正式进入新能源领域。今年10月29日,在一汽-大众华东基地第30万辆整车下线之时,宝来·纯电上市,是一汽-大众首款投放市场的纯电动产品。当前,即墨区已集聚了51家新能源汽车配套零部件企业。
站在汽车产业转型的“新风口”上,即墨在延伸传统汽车制造产业链的同时,积极扩展新兴汽车生态产业链。青岛智能网联示范区9月27日落户即墨,以智能网联汽车测试基地建设为依托,计划打造成山东省第一个由工业和信息化部、交通运输部颁发认证牌照的智能网联汽车测试基地,为整车企业、汽车研发机构等产业链客户提供公众测试服务。
构建“舒服发展”新生态
今年,即墨区成立了由5个区属国有企业牵头的专业招商公司,设立10个现代产业招商发展办公室、16个专业招商事业部,精准招商。其中,汽车产业招商事业部是即墨推动汽车产业集聚、链式发展的“比较优势”之一。
“从项目对接直至投产,我们持续跟进。在招引项目时,我们实行重大项目‘一事一议’工作法;在项目落地后,我们为企业提供一站式代办服务,为企业最大限度争取时间、节约成本。”汽车产业招商事业部负责人徐文强告诉记者。
即墨致力于打造的得天独厚、便捷的汽车物流优势,是即墨实现汽车产业集聚、链式发展的另一个“比较优势”。在上合示范区的辐射带动下,即墨通过“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新平台,拓展国际物流、现代贸易、双向投资、商旅文化交流等领域合作,以青岛汽车产业新城为中心打造了“40分钟汽车物流圈”。
此外,即墨区还专门研究出台扶持政策,为汽车企业不断增添新动力,让众多汽车企业舒服地在即墨不断开拓创新、强筋健体,从而吸引越来越多的上下游优质项目、优秀企业不断汇聚到青岛汽车产业新城、汇聚到即墨发展。
(青岛日报/青岛观/青报网记者 张晋 通讯员 刘耀泽)
2019-12-20 青岛政务网
2019-12-20 青岛晚报
2019-12-21 青岛新闻网
2019-12-21 青青岛社区
2019-12-21 青岛新闻网
2019-12-20 青岛新闻网
2019-12-20 青岛早报
2019-12-20 青青岛社区
2019-12-21 青岛新闻网
2019-12-20 青岛新闻网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