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文章发在今日头条上,评论和阅读量都挺刺激啊!有朋友通过公众号问我,为什么只有小学排名,没有中学排名?其实,除去一个神一般的存在,小学排名背后,就是青岛的公立初级中学排名...写在前面:以下内容中有部分戏谑、恶搞成分,只是举例说明、回忆并记录当年当时的情况,并非对所对应学校、社区、人群的不尊重:)里面有些梗,我尽量解释;因年代久远可能与事实存在出入,请谅解;有意见建议,您可以提,除非涉及信息本身的正确,其他的我也不太想改,哈哈哈!
请尽量理解山东人自黑自嘲的心态,看看山东综艺您就明白了!外地朋友要是看懂了这篇文章,就立刻可以形成对青岛学习环境的大体认识。最好的,No.1只有一个,育才(非崂山育才,崂山是假育才——某当年买房朋友语,虽然现在也不错)——青岛实验初中/老二中。(注:阿布的文章从来不配图,配图影响阅读,阿布的文笔不需要配图,涨垫了...但,此处致敬)老二中无论教学水准,师资配置,地理位置,都是青岛是所有初中里面的南波万。在那个上初中需要考试的年代,汇聚了整个片区应对“应试教育”的精锐,高中更是吸收了全市范围内的精华。其辉煌,在需要小升初考试的年代,跟老二中为首的一众好学校比起来,当年39就是个“艺校”,26和7就是“技校”。其中,26还是半拉个山头坟头,充其量半路出家;至于东一59?连影子还没有呢,这是后话。当年市南台东四方的1中,9中(语言特色),15中,17中(省重点,美术特长,致明班),19中(台东最强)的初中部也很不错,但是2中力压群雄。到后来,随着小升初的考试的取消,原有的竞争态势被打破,中片的学校利用这个时机发展了起来,而其他学校的分出去的初中部,没落了,58中高中牛叉,压住了与初中部分离的前述学校的高中部(这些学校的高中部构建了现在青岛高中的二、三梯队);而当年的沧口3中,连影儿都看不到了。因为老二中始终是青岛最好的初中,当然高中也是,所以,大家在小升初的时点上,都愿意去碰碰运气,尤其是离得近的市南的片区尤甚,无他,离得近。
这也造成老二中生源未必是最优生源,可即便如此,成绩依然优异,足以见其强大!随着小升初考试的取消,中学初中部高中部的分离,传统的名校变成了高中,在这种前提下,艺校女校技校体校的天变成了明朗的天,纷纷翻身;加之素质教育的喊声震天,于是,在一些老市区内,一部分家长在这种情况下,给忽悠瘸了,有想法的家长纷纷跻身市南或让孩子上了私立,私立也作为公立教育的补充响应了领导号召进入了飞速发展期;而青岛不光有德国的下水道,还学了德国接近50%的高中录取比率,逐渐导致了地理位置上由南至北,由西向东的学校的分化…… 中片的39,26,7(顺序约为排名,39>=26>>7)构成了初中的第一梯队。借着取消小升初考试的东风,大学路江苏路太平路文登路一直优秀而稳定的生源,逆势而起,三个学校的成绩时高时低,此起彼伏,多为39和26互换位置。其中26中原本可以更优秀,却在某年因为大米饭事件,部分家长在维护权益的同时,却在一定程度上打乱了节奏,影响了学校的发展,非常遗憾(注:此事家长们做的对,但后果和影响不好,后来也有些家长后悔了)。可能是怕39报鼓了(青岛话,报名人数太多)导致摇不上,结果历年来报26的多,7中跟在后面捡了不少好学生。中片没啥好说的,三个学校平均得分高,买就是了……低调,低调...
第1.5梯队是东一的59中,90年代中期建立起来的。湛山在那之前是个村儿,人们对市区的概念,往南不过刺绣厂,往东不过手表厂。五四广场还是菜园子,延安三路两侧也是厂,比如电镀刺绣电视机照相机啥的。当年除了周边居民农民工人,就是个全市小学生一年必去一次的地方——4月份春游去烈士纪念馆的扫墓,然后沿着现在的东海一路周边去三浴二浴玩玩,那时候,虽然湛山小学(现市南区实验)历史悠久——谢谢沈鸿烈市长,然而,小学之间也存在着鄙视链:“咦(拖长音)……什么老巴子学校”。我的好友之一就是59的第一批学生,有一些“祖籍”湛山的朋友,当年听到这话也抬不起头来,“怀恨在心”,现在说起来还是哈哈哈哈哈一笑。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啊,不知当年笑话过湛山片区的台六、上清路、平二的孩子,现在成为了家长,有啥感想?经过这么多年,随着嘉峪关的划入,市南实验发力,59成就了东一学区,成绩介于中片3校中间,学生爆满,结果连火锅都没得吃了(注:前些年操场下原是饭店)。学生爆满而镇江路相对较弱,这也是镇江路要划出东一学区的流言的起源。除了传说中嘉峪关的攀比,你基本看不到这个学区的各种消息,也感受不到家长们“热情”和“显摆”,大概是因为靠湛山寺近,佛系的很~~~随着90年代往东发展,那时错埠岭几个小区已经聚集了一些人气,阿布当年觉得错埠岭真的好远啊,可大笔一挥,duangduangduang,浮山后1,2,4,6小区在浮山新区的框架下落地。一些台东周边的老青岛举家挪到了浮山后,对应着原本考19初中部的孩子,填充了同安路、富源路等学校,慢慢的2006年周边四季景园阳光山色湖光山色起来了,湖光山色门口连条像样的路都没有;也伴随着鲁信长春上不上实验2、二实验的干架;四处漏水、返水的东城国际以及经常上电视台修水管要房产证的温哥华花园(这后三个属于崂山,只是说明当年的苦,忆苦思甜,也并没有给二实验提供多少生源)。接近20年来,在老青岛扎根,新市民流入,一部分跨区择校的孩子,所以二实验不容易,在生源两级分化的情况下,拉着一帮抽烟喝酒烫头的孩子,慢慢的干出了成绩,引起了大家的注意,65跟着打了酱油,随后翻新了校舍,还引起了某小学家长的不满。浮山后随之爆满,所以市北区义务教育压力很大,直接导致距离那么远的山东路小学接受了符合条件的外来务工子弟。因此一定要留意,市北区会不会也采取积分制。这个学区现在就像猜拳,要么赢得很好,要么就挺一般。二实验市北第一,略逊于7,拉开65一大段距离…此外还要注意,会有新建初中加入浮山后学区,所以学区未来走势需要关注,请参阅阿布的《市北g片走势分析》,三小区里面的一个新学校也有动静了,所以,未来还真不好说。零几年的尚东区以及周边的早先的新加坡烂尾楼(就不点名了吧),在“育才”的名字下,崂山育才有了一点转机,加上围着学校还有几个不错的局的楼、城建的房子也挺好。早年由于每年冬天窗前都是一层灰,在不知道跟热电厂干了多少回合以后,随着学校的发展慢慢稳定了下来。周边房价随之而起,倾斜的政策估计也就木有了,崂山育才也开始玩了命的抓教育。堪称当前崂山第一。浮山后的发展,拉开了青岛的布局,错埠岭、辽阳路福州路南京路周边的区域快速发展起来,估计当时的人想,这里已经离台东很近了,再远不能过浮山后吧。慢慢的53就起来了,是个集团,周边社区也发展了,现在看上去也不错。台东的土著持续迁出,结果当年47这个台东的老牌,偏偏和42这样的技校划在一起,白瞎了(注:47对应学区中学已分割,预计转好)…… 53是差不多是市北第二,47略好于65,不过65也很努力。选53,则小学限本部。崂山实验2小由于周边社区发展成熟(见前文浮山后),年年爆满,前些年阿布说它上不了二实验基本上没有人信(参见阿布另一篇文章《重点学区分析》),现在尘埃落定了,新的学校建设中,据说还有一个专门给他的学校计划建设中,增大了未知数。阿布觉的,如果有育才或者实验2小的,居住条件还不错的房子,只要不是江苏路大学路嘉峪关太平路市南实验文登路,还是别折腾了吧,不然入学了,人家老师家访要跑这么远不是?
市南区在老西部发力了,新的九年一贯制开始招生,琴岛学校可以关注一下;东部,五中也改了名,如我之前学区分析所言(参见学区分析),周边区域内的有钱有势的家庭,一般会选市南新世纪;金门路的很多青大子女,依然在中学也会分流,所以五中即便在金门路和基隆路都不错的情况下,生源分流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成绩,结果以往成绩一直不好,于是校长都要去小学拉“客户”了,玩笑玩笑。以上,大体构成了青岛是比较不错的公立初中的现状。人们关注学区,也是如此。1,政策与区域内家庭教育观念在特定时点内影响学校出成绩;所以选学区是选你认同的理念;学区汇聚理念相似的家长。2,由于这些年参加中考的都是2000前后的孩子,二实验成绩走好,53与47的兴衰暗合了所在区域的依次建设发展,老台东人口的迁出与迁入(曾有写过一篇分析台东衰落浮山后崛起的文章,引发争议)。3,尽量不要买被边缘化的学区,请参见我前几天《买房建议》的文章。任何一种排名都没法让所有人满意,大家多讨论讨论,说说自己的看法;要是谁也说服不了谁,就当是一乐哈!哈哈哈哈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