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7日,在黑龙江省漠河市,漠河市消防救援大队消防员进行肩梯跑训练。新华社记者 杨喆 摄
新华社哈尔滨11月10日电 题:皑皑白雪中的一抹“火焰蓝”——走近中国最北消防员
新华社记者王春雨、杨喆、齐泓鑫
一路向北,走到“中国北极”,就到了黑龙江省漠河市北极镇北极村。
这里全年平均气温只有零下1.3摄氏度,历史最低气温达零下52.3摄氏度。在这样极寒的环境下,由3名消防员组成的消防站,守护着“中国北极”的防火安全。
11月5日,在黑龙江省漠河市北极镇北极村,北极村消防站消防员叶文成在擦拭消防车。新华社记者 杨喆 摄
“最北方”的消防站
漠河市北极镇北极村,是位于我国最北方的一个村庄。11月初,从漠河市区到北极村的道路已被冰雪覆盖,驱车一个多小时,便到达了我国最北的消防站——北极村消防站。
“北极村为了保留原始的风光和特色,很多民宿都是木制的,防火安全隐患突出,村子距离市区远,发生火灾根本来不及救援。”漠河市消防救援大队大队长焦永岩说。
2015年6月,为了保障北极村居民、游客的消防安全,原漠河县公安消防大队在北极村景区专门成立了一个消防执勤点,正式派人员入驻。
当时,占地12000平方米的营区只有一排车库和一间平房,甚至连水电都没有通。3名驻守的消防员除了日常训练、备战外,还要自己买菜做饭。
如今,消防站新建的营区已于去年6月投入使用,12名专职队员也加入消防救援的队伍中,共同守护“最北方”的一方平安。
就在今年5月11日凌晨2点,位于北极村民俗街的一家青年旅社起火,北极村消防站立即出动2车8人。由于旅社是木结构,火势猛烈,消防员和专职队员赶到时,火光映红了半边天。经过紧张扑救,火情得到控制,无人员伤亡。
11月5日,在黑龙江省漠河市北极镇北极村,北极村消防站消防员在进行长跑训练。新华社记者 杨喆 摄
救一场火,衣帽成了“冰甲冰盔”
11月初的黑龙江省漠河市,最低气温已经达到零下20摄氏度。在漠河市消防救援大队,一场日常训练正在展开。
“向右看齐!向前看!稍息!立正!”随着漠河中队副中队长赵广远的一声声口令,8名消防员列队完毕,虽然围脖围住了嘴巴,但呼吸产生的白雾清晰可见。
负重折返跑中使用的壶铃,每个都有15公斤重,严寒中,每名队员都要提着两个壶铃折返跑200米,而这对于队员们来说只是热身。
肩梯跑所使用的梯子,重达30公斤;负重5000米跑,队员们要背着10公斤重的设备连续跑5000米……
“冷的时候就和在冰箱里没什么区别,有时候训练完了手冻得跟鸡爪子似的,不好使了。”训练结束后,消防员古誓言告诉记者。
喷灯、热水壶——这是冬天里,消防车驾驶员叶文成必须要准备的两样东西。“由于气温太低,为了防止车上的消防设施被冻住,必须要准备喷灯和热水壶,关键时刻能够派上用场。”叶文成说。
与其他地区不同,“最北”消防车上,每名消防员都要常备两套战斗服。消防员们告诉记者,冬季救火时,衣服遇水很快就会结冰,成了“冰盔冰甲”,造成行动不便,因此遇到大的火情,要换两次衣服。
11月5日,在黑龙江省漠河市北极镇北极村,北极村消防站消防员在清理场地内的积雪。新华社记者 杨喆 摄
“你不来我不来,谁来守边疆?”
漠河市消防救援大队漠河中队代理中队长王云峰2017年被调配来到漠河,他坦言,刚来的时候确实不适应。
“以前只是听说过大兴安岭,从没来过,来了之后发现条件确实艰苦。”王云峰说,“但一想到还有这么多和我一起驻守的兄弟,慢慢就习惯了。”
对于身处最北方的消防员们来说,过年坚守在驻地是一件常事,有的已经十年没有回家过年了。
“每年春节,别人是过年,我们是‘过关’。”焦永岩说,春节备战任务更重,往往需要更高的人员在岗率。
11月5日,在黑龙江省漠河市,漠河市消防救援大队消防员进行夜间室内俯卧撑训练。新华社记者 杨喆 摄
如今,王云峰和妻子两地分居,妻子在老家山东省烟台市。今年9月,王云峰的孩子出生了,但他也仅仅是回家陪伴了一周,便匆匆归队。
2018年,我国公安消防部队进行转制,成建制划归应急管理部,组建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脱下“橄榄绿”,换上“火焰蓝”,“换装不换使命,转制不改作风”成为新的消防救援队伍的誓言。
“我们当消防员不是为了享受的,守得一方平安,就是我们的职责。”王云峰说,“你不来我不来,那谁来守边疆呢?”
2019-11-10 青岛日报
2019-11-10 青岛新闻网
2019-11-10 在青岛
2019-11-10 爱青岛
2019-11-10 青岛新闻网
2019-11-10 青岛新闻网
2019-11-10 青岛新闻网综合
2019-11-10 齐鲁壹点
2019-11-10 青岛新闻网综合
2019-11-10 青岛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