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新闻客户端

有责任的媒体

立即打开

这几条进出青岛的老公路,见证了青岛城市的变迁

2019-11-07 07:37    青岛城市档案论坛

1897年11月14日,德军借“巨野教案”之由强入胶州湾,强占青岛。1898年随着《胶澳租借条约》的签订,青岛进入德国殖民时代,青岛在殖民体制下步入近代化进程。青岛与德国在建筑、文化、艺术领域的交流与共融,共同塑就青岛独特的城市风貌和人文景观,德国在青岛建了很多优秀建筑等,还修建了很多条道路和公路。德国占领青岛的17年间,一共修建了15条公路,总长为165.8公里。其最著名的三条公路为湛流干路、台柳路、四流路。

一战中,日本借口对德宣战,出兵侵占青岛。这些公路设施也成为了日本侵吞我国资源,实施侵略占领的主要通道。而这三条历经沧桑的百年公路,加上解放后期修建的小白干路,也是少数几条进出青岛的交通要道。

湛流干路与湛山大路

湛流干路,为大湛山村至流清河的干路,20世纪初德国人占据青岛时修建的。上世纪30年代初期,当时市政府命工务局续建沙子口至流清河段时更名为湛流公路。该路自现市南区湛山起,途径浮山所、大麦岛、山东头、石老人、姜戈庄、沙子口等村到达流清河,全程33公里。

1967年,青岛市政府公路站投资近3万元将这一穿街越巷的道路移出村外。修建后的路基宽度达到7.5米,长1830米。后来,该路被村内新盖住宅包围,公路上的车辆又在村中行驶了。

1990年青岛东部影像(张岩提供)

1988年,青岛市政府实施开发东部战略,大力发展崂山旅游,又一次把湛流干路移出村外,将青岛大学至石老人村近8公里路基拓宽到40米,长度6578米,投资总额达到1165万元。1990年青岛市政府又投资1900.92万元,将青岛大学至石老人村7.32公里的路面实施了沥青敷面工程。

1997年7月香港回归后,湛流干路改名为香港中路、香港东路、崂山路。

说起湛流干路不得不提湛山大路了,湛山大路,20世纪初德国人占据青岛时修建的,为一不成形的土路,东起湛山村,西至第一公园(今中山公园),当时建湛山大路之初,已经有湛山一路依次排序,此路无法命名,最后定名为湛山大路,路面宽度仅3~5米,建成后只进行一般养护。随着车辆的不断增多,原有宽度已不敷应用。1956年8月20日至10月5日,对该路进行了分段整修,1997年7月香港回归后,湛山大路改名为香港西路。

台柳路

青岛当时有一条路从台东镇通往崂山里,那就是台柳路,台柳路建于德占时期的1903年,由青岛台东镇至柳树台(今属沙子口镇),是青岛最早的一条公路。

1928年版《胶澳志》有“台柳路由台东镇经李村至柳树台”的记载。1898年德帝国主义侵占青岛后,为了其军事、政治及经济掠夺的需要,在青岛区(今青岛市区)兴办工厂,修建码头;先后在柳树台附近的山上修建了疗养院、德国总督别墅及德国大饭店等,供住在青岛区的欧州人疗养和玩乐。在此背景下,台柳路的修筑便应运而生。有关该路的修筑年度及状况,《胶澳志交通志》有如下记述:“德人来青市道与村道同时并进,台柳路的修建与柳树台疗养院等的营造同步进行。

柳树台疗养院(当时叫麦克伦堡,系由捐款最多之贵族名氏命名的)于1904年(清光绪三十年)9月建成后,当时的道路状况已不能满足交通的需求。1906年德国工程师史克耐尔编制《一条公路的改造和移动的预算》(见青岛市档案馆德文档案《自来水厂存资》),内称:“其中一部分已经有路基中自然存在的石块已露出地面,有的部分是满投乱石后加以覆盖的,有的路段车道很窄狭,已不符合要求,它仅3.3公尺宽,而且是沿河床在一4公尺高的墙壁上,车辆是无法躲让的,该段作为走廊也非无危险,只能骑马安全通过。”陈述多种理由,要求德政府批准进行改造。

尔后虽未发现该路之施工区及竣工的有关资料,但在1907年6月27日德胶澳总督府日令第三条中有麦克伦堡房交通的规定:“自即日起弗理查德商行于每星期三、六下午一点自中央饭店及于每星期四、六下午五点自麦克伦登车出发”。每星期内有两次车往返于青岛市及麦克伦堡房,其费用属于政府及所辖单位,乘车者每人每次2元(墨西哥币)。这说明1907年6月台柳路的改造和移动已完成,并投入营业性使用,在此之前已初步建成并有非营业性车辆行驶。

20世纪30年代柳树台的照片,照片右方是台柳路

台柳路全长为29847.92米,其规模之大、路线之长在当时居青岛及山东省之冠。台柳路于1903年建成至1906年经过整修,使路基与路石有了改善。日本帝国主义第一次侵占青岛时期,只是维护通车,并未修整。南京国民政府第一次统治青岛时期,也只于1932年翻修了由保儿村至河南庄的路基路石,计长3200米,线路由柳树台延长至北九水,桥梁也只改建了弹月桥及板房桥等少数几座。

这张照片是1935年出版的《青岛导游》一书中的插图,一辆汽车行驶在台柳路,正经过弹月桥下山。

该路的养护,1933年《青岛市政府行政纪要》中明确记载:“该路分两段,由两个乡区负责修养,1949年6月青岛解放后,初由城建局负责养护,1962年青岛公路管理站成立,全市道路的修建与养护有了分工,市区道路由城建局负责,郊区公路由公路管理站负责。台柳路也分段由两单位养护,全线仍沿旧称台柳路,但公路部门所辖路段则划归青(岛)王(哥庄)、沧(口)沙(子口)、五(里岗)汉(河)3条路线内,不但改造和加宽了数座桥梁,对于路基也加宽到7.5米至12米,并先后全部铺成柏油路面,达到晴、雨天皆通车,成为一条为四化服务的重要公路。这是青岛市修建的最早的一条公路之一,也是山东省最早通行汽车的道路,在全国也是最早通行汽车的道路之一。 

1970年翻建抚顺路至清江路一段,长1.3公里,宽7米。1989年,翻建了鞍山路至人民路一段,也铺装了沥青路面,台柳路起点改为无名小路,山东路往西改为西吴路,山东路往东改为东吴路,鞍山路到抚顺路批发市场改为哈尔滨路,抚顺路到李村仍为台柳路,李村往东改称为九水路,九水东路。

四流路

四流路与初期有所不同,它的起点不在是四方,而是四方北岭,它的终点也不是流亭而是娄山,全路被分做了三段,从四方北岭至胜利桥叫四流南路,这条路上有大小水清沟、盐滩两个村庄。德国人在沧口建了缫丝公司,日本人在水清沟建了丰田铁工厂,为纺织厂修理机械,生产零配件,解放后成为青岛纺织机械厂。四流南路有两个纺织厂,一为1935年建的丰田纱厂,解放后为国棉四厂。一为上海纺织株式会社,亦称上海纱厂,建于1934年,解放后为国棉五厂。

胜利桥老照片(逄淑才收藏)

几个工厂都有铁路专用线由沙岭庄车站延出,所以在大水清沟与沙岭庄车站建了一条大沙路。解放后这里才建了一座胜利桥,郑州路上建成了化工学院,今为青岛科技大学,从胜利桥北至德江路为四流中路,1921年大马路应运而生(现四流中路)。

青岛三中老照片

解放前,沧口、东镇、市里是有名的三大地方,孩子们为到过沧口而炫耀。大马路两旁的店铺,多年也没有大的变化,从国棉六厂路西边自南向北,化工店、绸布店、万香斋饭店、沧口交电、同仁堂药铺、派出所照相馆隔得很近,旁边还有竹器店和交通队。对面是22中学,是青岛3中的前身,是当时仅有的三所公立中学之一,1951年增设高中部,1956年迁出四流中路。往南是沧口邮局,穿行昔日的老沧口。沧口过去因交通不便形成青岛一个卫星城,沧口人到青岛如同到另外一城市。

四流中路中间一段曾叫沧口大马路,是沧口的商业中心,各行商店均有。四流中路也有两个纺织厂,一为钟渊纱厂,是上海制造绢丝株式会社的青岛分厂,解放后成为国棉六厂。一为富士纱厂,解放后成为国棉七厂。

由德江路至娄山为四流北路。1957年青岛进行城市规划,在板桥坊至白沙河之间规划为青岛市工业区,开建了钢铁厂、化肥厂、农机厂,并规划了道路,由于大跃进和1960年,这一规划最终没有全部实施。原四流路后来改建,新修娄山至钢铁厂门前的一段路为四流北路,而原有一段至流亭的老路做为重庆路的一部分了。

除了以上三条主要公路之外,在青岛道路交通发展史上,曾经的小白干路的贡献同样不可磨灭。

小白干路

小白干路,位于胶济铁路和308国道间,南北贯通,是进出青岛的主要干道,南起小村庄,北至白沙河,故称小(小村庄)白(白沙河)干路,当时陆地上进出青岛的应该仅仅还有两条路:四流路(四方到流亭)、台柳路(台东到崂山柳树台),1935年,小白干路是一条蜿蜒曲折的乡村土路,从小村庄至夏庄,全长约13.8公里。

青岛解放后,随着楼山新工业区的开辟,城市交通运输日益繁重,使四流北路的交通十分拥挤。为此,青岛市城市建设局决定将小白干路辟建为一条交通干道。

小白干路

1958年11月,小白干路工程指挥部对小白干路进行改建,总投资额224万元。工程南起杭州路,北至四流北路,1959年底竣工通车,成为市区北部又一条南北向交通干线,缓和了四流北路的交通压力。

1958年,新修建的小白干路

那个火热的文革年代,‘农业学大寨,工业学大庆’,将小白干路更名为大寨路,那个时候的‘大寨路’还是郊区,1966年8月,对小白干路土路部分进行临时沥青表面处置。工程自人民路交口起,到市管路段与交通局管理路段分界处止。全长2377.2米。

至1971年,原铺沥青路面已出现破裂,且宽度较窄,不能满足需要。市革委投资419458元,于1971年6~12月对人民路交口至交通局管理路段铺装了沥青路面。施工时充分利用旧路面的有利条件,共分三种路面结构五个段落进行铺设。第一段自人民路至青岛铸造机械学校门前;第二段自铸机学校门前至原市政工程处东门;第三段由原市政工程处东门至公路站大楼;第四段由公路站大楼到终点与公路相接;第五段为人民路广场。

1963年时的小白干路

1985年随着交通量的增加,路面结构强度不足,已发生不同程度的损坏。根据青岛市市政工程总公司计划,将公路站大楼至山东路一段进行翻修加宽。施工路段全长1350米,宽14米。该工程由青岛市市政工程总公司设计室设计,市政总公司第二工程队施工。1985年10月1日开工,11月30日竣工。1989~1990年,小白干路陆续拓宽,由14米拓宽至27~30米。

1999年,适逢澳门回归、祖国50年大庆,借“重庆”这个名字寓意“双重大庆”。小白干路正式更名重庆路,因为整条路很长,分为南、北、中三段。

保留和延续下来的是我们这座城市生生不息的脉搏,留下的是这座城市文化的年轮和脉络,传承青岛文化、弘扬青岛历史,保留青岛老建筑、老地名等等一切,就是留住青岛美好的明天,就是造福子孙,让子子孙孙不管在哪都要记住-------自己是青岛人。 

原文由网友“青岛台东镇”2009年12月2日发表于青岛城市档案论坛。由青岛城市档案论坛公众号、青岛城市记忆头条号编辑整理发布

最新评论

打开青岛新闻APP,查看更多评论

精彩推荐

青岛北部医疗中心展露芳容 一期明年上半年交付

2019-11-07    青岛新闻网

青岛这家老牌商场正式退出烟台!青岛门店现况…

2019-11-07    青岛新闻网

青岛北部医疗中心明年交付!“暴躁哥”路边小便被树枝刮脸,火烧绿化带!

2019-11-07    青岛新闻网

老大爷带着老年痴呆老伴 为什么没救助站帮下?

2019-11-07    青青岛社区

大学毕业回家还是留青岛?听听学生们怎么说!

2019-11-07    青岛新闻网

范伟来青谈《长安道》:我觉得我值得去冒这个险

2019-11-07    青岛新闻网

居民医保缴费为何"四连增"?官方回应来了!

2019-11-07    爱青岛

视频:栈桥附近海域一钓鱼船突然起火 浓烟滚滚

2019-11-07    青岛新闻网

两天两场重量级人才盛会 青岛比任何时候都求贤若渴

2019-11-07    青岛日报/青岛观/青报网

年底前19条道路换新颜 这条道路即将大变样!

2019-11-07    青岛新闻网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