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一,烧寒衣”。昨天是农历十月初一,不少人会祭奠已故的亲友,因此,这一天也被成为“祭祖节”、“寒衣节”。昨天,前往青岛市殡葬事业服务中心祭奠的人多不多?大多数人有没有做到文明祭祀呢?
28日上午十点钟,记者来到了青岛市殡葬事业服务中心,前来祭扫的市民不在少数,停车场入口处车辆排起了长队。记者从服务中心了解到,刚刚过去的这个周末,祭扫的市民明显增多,其中,10月26日前来祭扫的市民大约有1.5万人,10月27日则有3.5万人。从现场市民携带的祭品中不难看出,传统的纸钱逐渐被鲜花所替代。
市民刘女士:“老人生前爱吃的水果还有菜,带上一样两样,主要是祭奠一下,没有别的,以前我们也烧纸,现在我们也不烧了,接受了。老年人也赶时兴,也不烧纸了。挺好的”
黄先生:“每年都来,不光这一天,周年也来,对老人的祭拜,我们就带了鲜花,再就是水果。”
在青岛殡葬事业服务中心门口,禁止焚烧衣服、被褥及各类纸扎品的通知十分醒目,在服务中心内部,也安排有专人巡查,记者采访时,并没有市民在室外焚烧。
青岛市殡葬事业服务中心副主任田安峰:“在我们馆内建了39个环保祭奠炉,这个炉子都是有尾气烟尘处理设施,是不冒烟的。老百姓如果按照传统的祭扫方式,想烧纸,在这些炉子烧纸。”
除了文明、环保祭扫外,绿色共祭也被越来越多市民接受。共祭仪式现场,恭读祭文、敬酒奉茶献鲜花彻底做到了“无烟”祭奠。
田安峰:“整个的趋势是,选择文明绿色祭扫的老百姓逐年增加。逐年改观的是,殡仪馆以及殡仪馆周围的空气质量明显上升,馆内馆外闻不到烟尘味,也看不见冒烟,这是最大的改变。”
寒衣节,又称“十月朝”、“祭祖节”,是我国传统的祭祀节日。据考证,“寒衣节”源于周代的“腊祭”,也就是现在的“腊八节”,最早人们在丰收的时候,会用自己所得的猎物、农作物祭祀祖先,祈求来年五谷丰登,传承到唐宋时期才形成如今的“寒衣节”。
青岛市民俗博物馆文博馆员刘海涛:“其实寒衣节有两种层次的含义,父母爱人,对自己所关心的人,送御寒衣服的关心,在这个过程中,不要忘记对亡故的人表达思念。”
以前,很多地方在十月初一这一天不仅要祭奠已故的亲人,就是生者也要进行一些象征过冬的传统仪式,比如,在这一天把做好的棉衣拿出来让家人试穿,整理火炉、烟筒以备过冬等。现在,“寒衣节”的习俗虽然有所变迁,但它传递的情感却始终未变。
不是让人们相信有鬼神,而是通过有仪式感的节日,表达对亲人的关爱,通过有仪式感的方式去表达情感。
然而,“寒衣节”祭祀的方式有的却不是那么文明,路口的烧纸就饱受诟病。
网友@五花肉发来了自己拍摄的视频。由于这位网友并没有留下联系方式,所以我们无法得知他拍摄的是哪个路口。但是通过视频我们可以看到,烧过纸的马路上一片狼藉,而马路对面,还有两组人在烧纸祭祀。这位网友感叹“同一个路口,傍晚开始就有二三十拨人在此处烧纸,文明祭祀为何这么难”?
2019-10-28 青岛新闻网
2019-10-29 青岛早报
2019-10-29 青岛新闻网
2019-10-29 爱青岛
2019-10-29 青岛日报
2019-10-29 青岛日报
2019-10-29 青岛日报
2019-10-29 青岛新闻网
2019-10-29 青岛新闻网
2019-10-29 青岛晚报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