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象山 |青岛的海洋优势遇上深圳的海洋强势,青岛,你被刺痛了吗?
上个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支持深圳加快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组建海洋大学和国家深海科考中心,探索设立国际海洋开发银行。深圳瞄准海洋的一系列大动作,已经提上日程。
一向以全国“海洋重镇”为骄傲的青岛,五味杂陈,内心深深的刺痛感……
深圳要建全球海洋中心城市,青岛怎么办?青岛又将如何突围?
△新华社 郭绪雷 摄
壹
竞争不再含蓄,
青岛的海洋优势,有可能被“瓜分”
拥有全国三分之一的海洋科研机构,将近50%的海洋科研人才,全国唯一的国家海洋科学试点实验室、国家深海科考基地,青岛不是一直都是国家海洋战略的“天之骄子”吗?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为什么是深圳?
“国内的各个城市中,我觉得具备成为全球海洋中心城市诸要素的,现阶段来看只有上海,但深圳是最有潜力的。现在海洋领域发展比较好的天津、青岛,都不具备深圳这样的潜力。”参与了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概念、国际海洋开发银行建议的深圳市城市总体规划专家顾问委员会委员张春宇博士这样说。
弦外之音就是,一旦深圳决定向海洋进军,其产业优势、区位优势、体制优势、市场优势等,都将产生虹吸效应,吸引其他城市的海洋优质资源向深圳汇聚。
△深圳街头“拓荒牛”雕塑。开拓进取的“拓荒牛”,被认为是中国改革开放创业精神的象征。
弦外之音还有,没有深圳人做不成的事,深圳瞄准的目标,就一定能实现。
《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特别提出,支持深圳按程序组建海洋大学和国家深海科考中心,探索设立国际海洋开发银行。在此之前,深圳也早就提出了要加快建设“十个一”海洋工程,这些工程恰好“指向”的多数与青岛当下的攻势项目重合。
△图源:中国政府网。
竞争不再含蓄,青岛的海洋优势,有可能被“瓜分”。
先从海洋大学说起。在青岛,中国海洋大学是全国唯一“中”字头的综合性海洋院校,其2017年9月入选国家“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目前有9个学科(领域)名列美国ESI全球科研机构排名前1%,在全国涉海高校当中是当之无愧的NO.1。
但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是,中国海洋大学与青岛这座城市的结合似乎不够紧密。学校的主要经费支持,大多数来源于教育部,学校的成果转化在青岛落地的也不多。
深圳即将建设的海洋大学,是全国第八个海洋大学。今年6月,深圳市委常委、市政府党组成员杨洪一行曾来到中国海洋大学,就中国海洋大学深圳研究院建设事宜等进行调研,明确要建设中国海洋大学深圳研究院。海大还和华为签约合作,华为也将为中国海洋大学深圳研究院的建设提供支持。毫无疑问,深圳将借力海大学科优势,助推深圳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建设。
再看海洋科考,国家深海基地落户在青岛蓝谷,全国最先进的几艘科考船“科学”号、“向阳红01”、“大洋一号”、“东方3”号等都属于青岛,其中“科学”号一年有280多天都奔波在深远海,主要科考区域在西太平洋。未来,深圳的深海科考中心一旦建成,恐怕很多远洋科考就不必再“舍近求远”选择从青岛出发了。
△“科学”号。资料图
而且,南海是中国自然条件最好的海域,青岛的中科院海洋所、黄海水产研究所等涉海院所有不少项目眼下都是在广东、海南等南方省份进行。未来,深圳在海洋领域的崛起,也会“近水楼台先得月”。
目前看来,深圳在海洋科技领域似乎没有突出优势,深圳海洋大学正在筹建中,高校中几乎没有海洋类的专业,大型涉海研究院所也很少。但专家认为,这些劣势,都是动态劣势。深圳在市场、资本方面的优势一定可以弥补技术上的劣势。尤其当深圳瞄准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目标之后,前途将不可限量。
贰
竞争不止来自深圳,
全国都在“开疆拓土”
实际上,随着海洋强国战略的提出,全国掀起了一股在蓝色疆域开疆拓土的热潮,这从高校建设可见一斑。
全国各地直接以“海洋大学”命名的高校除了中国海洋大学之外,还有大连海洋大学、上海海洋大学、浙江海洋大学、广东海洋大学、台湾海洋大学等海洋学科实力雄厚的高校。前不久,淮海工学院也摇身一变,更名为江苏海洋大学。靠着北戴河的河北,也要办海洋大学。
在海洋科技方面,青岛拥有中科院海洋所、黄海水产研究所、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等一批全国顶尖的涉海科研机构。但是广东、海南等省的海洋竞争实力也不容小觑。
△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在我国南海“可燃冰”成功试采过程中发挥了科技攻关“尖兵”作用。图为可燃冰CT设备。资料图
广东省拥有中科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等院所,在热带海洋研究和南海可燃冰高效开采等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2018年广东省海洋生产总值1.93万亿元,连续24年位居全国首位。
再说海南。位于海南的中科院深海所筹建于2011年,是中科院系的“年轻”院所,但是却发展迅猛,现在已成为我国探秘深渊的先头部队,“深海勇士”号载人深潜器已经圆满完成印度洋科考。如今,全国唯一的深海科技城建设已在海南全面启动。
海洋战略的实施,必然导致全国范围内的海洋高端人才流动加速,青岛拥有海洋高端人才的领先地位,也因为“分母”的扩充,在全国占比有所下降,这也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叁
海洋发展银行的探索,
其背后是产业发展的迫切需求
深圳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海洋发展银行的探索。
深圳的思考在于,海洋产业投资大、风险高、投资回报时间长,社会资本很难轻易进入这些领域。
国际上海洋产业发展的通行模式是政府引导和市场主导相结合。政府不参与,或参与有限,则不利于现代海洋产业,尤其是部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在全球海洋产业发展进程中,如果有一个开发性的金融机构来提供种子基金、引导基金,有利于撬动更多的民营资本进入,让全球海洋经济发展有一个明显的跨越。深圳恰好具有足够的区位优势、金融基础优势,来实现这个跨越。
青岛较早意识到了金融资本支持产业发展的重要性。早在2015年,全国首家海洋金融专营机构——浦发银行蓝色经济金融服务中心就落地青岛。浦发银行的“两点、一链、三圈”模式,主要是围绕“海洋资源开发”与“海洋空间利用”这两个切入点,锁定海洋经济一、二、三产业的重点行业,然后在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划定海洋经济“金融服务圈”,青岛便在这个圈里。
四年时间,浦发银行蓝色经济金融服务中心在青提供各类融资支持超过200亿元。但这个“200亿”的规模确实不算大。究其原因,还是青岛的海洋产业不够发达。也就是说,青岛发展海洋的紧迫感,不仅仅来源于人才、资源有可能面临流失的风险,更在于海洋产业转型跨越过程中与其他城市“硬碰硬”的竞争。
青岛的海洋高端资源大多集中于基础研究,用于高技术产业开发的不足20%,特别在海洋工程领域,距离天津、上海等城市都有一定的差距。深圳的涉海企业已经有7000多家,而青岛纳统规上海洋企业不足千家。这个数字足够说明问题。
肆
我们与深圳不仅要竞争,
更要合作
危机之下,青岛如何突围?
省委常委、市委书记王清宪来青后的首次调研便瞄准海洋。目前,青岛发起十五个攻势,海洋攻势更是首当其冲——这场攻势就是要围绕海洋产业转型跨越、海洋科技创新引领、高水平对外开放、海洋港口提质增效、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和滋养海洋文化根脉六场硬仗,推动青岛海洋高质量发展,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吸引力、影响力的国际海洋名城。
△王清宪书记在天津大学青岛海洋工程研究院调研。资料图
矗立在蓝谷的海洋国家试点实验室以及国家深海基地,已经成为海洋名城青岛的新地标所在。海洋国家试点实验室正在吸引越来越多的海洋科技资源和人才在青集聚。中科院院士、海洋试点国家实验室主任吴立新在海洋攻势作战方案答辩现场时说,推动海洋试点国家实验室入列,就是要发挥它的战略高地效应,以海洋科研特色引领青岛海洋跨越发展。
△海洋国家试点实验室。资料图
吴立新还说,青岛要发展海洋经济,必须有一流的海洋学科做支撑。美国德克萨斯州做石油,德州农工大学的海洋石油学科很厉害;洛杉矶好莱坞做影视,南加州大学的电影学院支撑起好莱坞的发展,美国的硅谷不用说了。现在反过来思考青岛,我们有一流的海洋学科,但是学科本身需要调整的地方,例如海洋装备就是青岛海洋的短板,需要快速补齐。
在今年的科技引领城建设攻势中还提到,全国已建成上海张江、安徽合肥、北京怀柔三个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8月,第四个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落地深圳。这四大中心都是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基础平台。青岛要实现科技创新引领,打造这样的国家级创新平台,必须从海洋入手。
深圳剑指海洋,也许对我们来说并不是坏事。海大海洋发展研究院院长庞中英的观点颇为新颖,他认为,不论是做海洋科研还是搞海洋经济,都应当走出去,构筑全球海洋产业链,打造全球海洋共同体,用新的策略进行新的讨论。“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与深圳不仅要竞争,更要合作。深圳的策略,对我们来说是一个提示;我们的资源,对深圳来说是一份助力。就像一道方程式把两个城市连在了一起。解题的过程,就是共同发展的过程。”
如今,中央审议通过《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建设总体方案》,以及山东自贸试验区揭牌,两大国家战略加持下的青岛迎来新机遇。一方面跨越太平洋,一方面跨越欧亚大陆。打造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实现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必须加足马力进军“海洋”。
会挽雕弓如满月。变危机为时机,变压力为动力,抢抓新一轮海洋发展机遇,青岛已经在路上。
今天,
一起为青岛加油!
首席记者丨王娉
2019-09-06 青岛新闻网
2019-09-06 青岛新闻网
2019-09-06 青岛新闻网
2019-09-06 青岛早报
2019-09-06 青青岛社区
2019-09-06 大众网
2019-09-06 青岛电视台今日
2019-09-06 央视财经
2019-09-06 山东省人民政府公报
2019-09-06 海尔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