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新闻客户端

有责任的媒体

点击下载

自贸试验区,对于青岛到底意味着什么

青岛大家谈 2019-09-02 14:25

青岛大家谈成为“自贸之城”,这是青岛改革开放进程中的一件大事,具有里程碑意义,说青岛就此站到我国改革开放的“最前排”一点也不为过。

沈俊霖/文

8月31日上午,省委常委、市委书记王清宪,市委副书记、市长孟凡利为中国(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青岛片区挂牌。

一周以来,自贸试验区成为一个热得发烫的词汇:朋友圈频频“刷屏”,几乎“霸占”了各类媒体的头条。青岛成为“自贸之城”则让全市上下欢欣鼓舞,奔走相告。

其间,也夹杂着不同的声音:此次“扩围”一次就批了6个,有言论据此认为自贸试验区已经从“零售”转为“批发”了,已经由“最惠”变为“普惠”,断定其政策高地效应大打折扣、大不如前。

愈是众声喧哗,愈是需要冷静、独立地思考:自贸试验区,对于青岛到底意味着什么?青岛应当如何建设不一样的自贸试验区?

不盲从,不偏执,不武断。心平气和地还原历史的真相,回归事物的本质,自然可以得出正确的结论。

01

自贸试验区“含金量”几何?

要回答这一问题,首先要搞清楚自贸试验区的“身世”与“个性”。

当8月26日,国务院印发《中国(山东)、(江苏)、(广西)、(河北)、(云南)、(黑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时,立即有网友问:“是不是以后买进口商品就会更便宜了?”有此一问,是因为这位网友将自由贸易试验区与自由贸易区混淆了。

因为名字里都有“自由贸易”一词,这也难怪网友“傻傻分不清楚”。其实,要分清楚也很容易。自由贸易协定(FTA)为“协议开放”,即两个以上的主权国家或单独关税区通过签署协定,从而形成实现贸易和投资自由化的区域。而自由贸易试验区(FTZ)为“自主开放”,即一国在境内设立的、由海关进行特殊监管的小块特定区域,实行更加开放的“境内关外”政策。

通俗地讲,自由贸易协定本质上是无形的“协议”,而自由贸易试验区是有形的“区域”。前者以协议方关境为适用范围,由协议各方共同“说了算”,而自由贸易试验区则在一国境内,“自己说了算”。

自由贸易由来已久。应该讲,自从有了贸易,就有了对自由贸易的呼声与追求,因为阻碍自由贸易的壁垒始终存在。就如同自从有了人类,就有了对自由的向往与追求一样。

生产的不均衡与信息的不对称是贸易形成的逻辑起点。国际贸易的理论基础——大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认为,出口其具有比较优势的商品,进口其处于比较劣势的商品,则进出口两国都能从贸易中得到利益。

而现实的情况往往是,经济发达的国家在国际贸易中往往拥有更多有着“比较优势”、甚至是“绝对优势”的商品,使得其在国际贸易中拥有无法比拟的优势地位。处于劣势地位的国家为保护本国的“经济主权”,不得不高筑“贸易壁垒”,抵御外来商品的“入侵”。

这是出于本能的选择,但本能往往并不不理智。远的不说,中国近代以来的“闭关锁国”直接导致中国彻底丧失对外贸易主动权,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进步,造成中国和世界脱轨并逐步落后。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走上了一条全新的对外开放之路: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将自身的发展融入世界的发展之中。事实证明,这是一条必由之路。

中国也从自由贸易曾经的反对者,变成了坚定的拥护者。2001年,经过艰难的谈判,中国敲开了WTO的大门,成为这个致力于推动国际贸易自由化的大家庭的一员。

然而,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全球贸易投资进入“规则重谈、格局重构”的深度调整期。随着单边主义、贸易保护主义、逆全球化的不断抬头,贸易摩擦的显著加剧,建立在WTO框架下的全球贸易投资秩序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战。这个昔日国际贸易的“最大公约数”正在被边缘化,这个推动世界经济发展最给力的引擎正在“哑火”。

在这样的不利局面下,我国采取了“两条腿走路”:对外,通过双边或者多边谈判,建立更多高层次的贸易伙伴。截至目前,我国已与25个国家和地区达成了17个自贸协定(FTA),自贸伙伴遍及欧洲、亚洲、大洋洲、南美洲和非洲。与此同时,正在与27个国家进行12个自贸协定谈判或者升级谈判,主要包括《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中日韩、中国-挪威等。这些自贸协定为促进中国对外贸易、乃至激活全球贸易都起到了立竿见影的作用。

这还不够。对内,中国采取了与改革开放之初开辟“特区”类似的做法,划定一块专门区域,实施“境内关外”特殊监管,通过不间断的“压力测试”,推动制度创新,为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探索新途径、积累新经验。这不同于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区、保税区等以往任何类型的经济园区,自贸试验区是一个“全能选手”,其试点任务涵盖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其“溢出效应”波及城市发展的角角落落。

截至目前,中国已经先后批复了18个自贸试验区,构建起从沿海到沿边、沿江,从东部到中西部全覆盖的网状发展格局。各自贸试验区锐意进取,勇于突破,取得重大进展,一大批制度创新成果推广至全国,成为名副其实的全面深化改革的试验田。

数据最有说服力。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发布的《2019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发展报告》显示,截至2018年底,我国此前批复的11个自贸试验区(不包括海南自贸试验区)累计新设企业61万家,其中外资企业3.4万家。这些自贸试验区以不到全国万分之二的面积,吸引了12%的外资、创造了12%的进出口,在打造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营商环境方面发挥了引领作用,成为推动新时代改革开放的重要引擎。

自贸试验区的“含金量”不言自明。谁错过了自贸试验区,谁就错过了一个重大发展机遇。

02

青岛真的需要吗?

好的东西不一定适合所有人。但自贸试验区适合青岛,青岛也需要这样一个高水平的改革开放新平台。这是不争的事实。

成为“自贸之城”,这是青岛改革开放进程中的一件大事,具有里程碑意义,说青岛就此站到我国改革开放的“最前排”一点也不为过。

青岛为什么需要自贸试验区?这还得从青岛所处的历史方位来寻找答案。

40年的改革开放成就了今天不凡的青岛。但不可否认的是,青岛过去的开放更多的是“单打独斗”式的开放。对内看,北有京津冀,南有长三角、珠三角,青岛陷入“南北两不靠”的尴尬境地,向北“连不上”,向南“接不上”,如果不能很好融入国家发展战略,不能有效衔接各大经济圈,就有被边缘化的风险。

对外看,青岛虽然有着毗邻日韩的天然优势,但由于缺乏高水平、辐射力强的开放平台,这一优势未能充分发挥。同时,青岛虽然有着东西双向互济、陆海内外联动的区位优势,但这种互济与联动动力不足,“黏性”不够。

认识到这一点后,青岛希望通过调整自身定位来破解困局。今年以来,青岛重新确立了两个定位:于山东省,青岛要巩固对外开放桥头堡的地位,打造对外开放高地中的高地;于全国,青岛要打造长江以北地区我国纵深开放新的重要战略支点。这两个定位精准且高远,将青岛带入全新的发展坐标当中,发展前景令人向往。

正当全市上下向着可期的未来奋力奔跑时,中央送来了“国家战略大礼包”。其中一个是7月24日中央深改委第九次会议审议通过的《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建设总体方案》,赋予青岛建设上合示范区、打造“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新平台的重任。这一为青岛“量身定制”的国家战略,在增强青岛东西双向互济、陆海内外联动上注入了“国家力量”,开启了青岛大开放大发展的大势。

而自贸试验区则是另一个“大礼包”。要知道,青岛能够拿到这个大礼包实属不易。在全国同类城市中,青岛的“自贸之路”最为漫长和曲折。

沿着中国漫长的海岸线,由北向南依次分布着大连、青岛、宁波、厦门、深圳五个港口城市,这些城市面朝大海,勇敢搏击经济全球化浪潮,是中国改革开放的窗口。因其极端重要性,这五城实施“社会与经济发展计划单列”,被赋予相当于省一级的经济管理权限。

对自贸试验区,五城都志在必得。2015年4月,随着广东自贸试验区、福建自贸试验区的揭牌,深圳、厦门携手成为自贸之城。2017年4月,随着辽宁自贸试验区的揭牌,大连也加入到自贸之城的行业。青岛落在了后面。

立于开放、兴于开放,过去40年青岛始终走在对外开放的前沿,对自贸试验区这一最高水准开放平台的追求从未间断。以青岛前湾保税港区为主体,青岛早在2000年前后就开启了建设自由贸易区的探索与尝试。彼时,自由贸易区还未上升为国家战略,这一概念在地方或者民间的酝酿讨论中,名字里还没有“试验”二字。

一个区域的追求,最终上升为一个城市的共识。2013年,青岛以市政府名义出台《青岛市国际贸易中心城市建设纲要(2013—2020年)》,其中明确提出:推动西海岸海关特殊监管区向自由贸易试验区转型,制定青岛自由贸易试验区推进工作总体方案,积极争取国家先行先试政策试点。此后,几乎每一年的青岛政府工作报告,都将申建自由贸易区作为奋斗目标。

所有的付出,都不会白费。在经历了一次次期望与失望的“轮回”后,青岛最终经受住了层层考验,战胜了自我,也战胜了竞争者,成功突围顺利“入群”,实属不易,自当奔走相告。

“作为一名老开发区人,有幸参与了自贸试验区青岛片区的申建工作,内心感到十分自豪。”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商务合作局局长韩巍说。

连日来,青岛自贸试验片区获批的消息在朋友圈“刷屏”。网友“玫瑰人生yu”说:“申报了这么多年,终于批下来了,前人栽树后人乘凉,不能忘记为申报自贸区作出贡献的人们,有了前人铺下的路,一定会办好!”网友“本一”说:“这是青岛改革开放大发展的最好机遇,一定要利用好这次机会。”网友“我爱!我宝贝!”说:“对青岛心存恋人般的情怀,爱着她,守着她,护着她,青岛的腾飞指日可待!”

重大事件总是拥有不可估量的凝聚力。人们乐于谈论,是对这一国家战略的到来充满信心,更是对这个城市发自内心的热爱,打心底希望她越来越好。当这样一种积极向上的情绪不断蓄积,青岛的精气神必将为之一振,青岛的面貌也将为之一新。

入列自贸之城,青岛的“发展圈层”被有机重构,更富张力与想象力。截至目前,我国已经先后批复了18个自贸试验区,形成“1+3+7+1+6”的网状发展格局。展开“自贸地图”,青岛成为这张大网中的一个重要节点,也就实现了与网络中其他节点的“互联互通”,便可全方位发挥青岛对腹地的辐射带动作用,更好地服务东西双向互济、陆海内外联动的开放格局,建立了与京津冀协同发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东北振兴新的“联动机制”,将极大促进青岛扩大经贸合作范围、加快形成全方位开放新格局。

“山东自贸试验区获批和青岛片区建设,将为青岛建设上合示范区、打造‘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新平台,增加政策叠加优势和制度创新空间。”

“自贸试验区的到来将为建设开放、现代、活力、时尚的国际大都市注入新动能,为打造长江以北地区我国纵深开放新的重要战略支点提供有力支撑。”

“自贸试验区这趟改革开放‘高速列车’,必将带领青岛加快驶入开放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这已经成为普遍的共识。

03

青岛片区应该怎么建?

成功入围自贸之城,这只是走完了第一步,全新的征程才刚刚开始,前路漫漫。青岛需要用行动去擦亮这块“金字招牌”。

如何发挥国家战略叠加效应,是青岛建设自贸试验区的一个重要课题。中央已有安排。远的不论,这次6个自贸试验区总体方案充分考虑党中央、国务院对自贸试验区的定位和要求,积极进行差别化探索,更好服务国家战略。如果“对号入座”的话,青岛理应在服务和融入“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海洋强国、创新驱动发展等国家战略中有所作为。

青岛理应在当前国际经贸形势错综复杂和我国实施全方位开放战略宏观背景下,通过推动试验区和示范区“两区联动”发展,给青岛更好地探索与上合组织国家之间、与日韩之间的地方经贸合作提供了更大的领域开拓、层次加深、模式再造和制度创新空间。

找到了方向,青岛需要的是精准定位。青岛片区在山东自贸试验区中面积最大、承担的试点任务最多。这是青岛片区的实力与地位决定的:叠加青岛西海岸新区、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青岛前湾保税港区、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青岛国际经济合作区等多个经济功能区优势,更为重要的是背靠青岛这棵山东对外开放桥头堡“大树”。

眼下的青岛“学深圳、赶深圳”,强力发起15个攻势作战,自我革命、流程再造,正在掀起创新改革的新高潮,奋力闯出一条中国长江以北城市高质量发展、创新引领的新路子。这样的“精气神”与自贸试验区极其“匹配”。

以更高点的站位、更宽阔的视野,青岛片区确立了“四大定位”:努力建设成青岛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的试验区、打造“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新平台的引领区、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先行区、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示范区。

应该说,这四个定位极其精准,只要实现好了这四个定位,青岛片区就实现了使命,青岛发展就能够再上一个大的台阶。

沿着这一定位,青岛片区发展的方向和路径就清晰:关键是要做好重点发展国际贸易、现代海洋、航运物流、现代金融、先进制造“五篇文章”。

认识的深度,关系到行动的力度。在青岛自贸片区获批之际,立即有“青岛楼市或重新洗牌”等论调。其实,这还是传统的“园区思维”在作祟,青岛片区绝不仅仅是一个园区,它应该是一个整合全球优质要素资源的大平台。通过这个平台,能够让全世界的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技术流等,源源不断地汇入自贸试验区,并通过自贸试验区辐射配置到更加广阔的空间。

而自贸试验区更为重要的角色应该是打造新时代改革开放的新高地、“试验田”。国务院印发的总体方案明确提出:自贸试验区要“以制度创新为核心,以可复制可推广为基本要求”。也将是说,自贸试验区最大的优势就在于制度创新,建立自贸区,不在于优惠政策,而在于改革探索、制度创新。

青岛片区承担了106项改革试点任务,涉及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在扩大外资、外贸、外经开放的同时,进一步向文化、科技、人才、环境、安全等方面开放拓展,增加了更多开放领域,也涵盖更多开放方式。这在青岛以往的改革开放史上是前所未有的。

但也要看到,经过40多年的发展,改革开放的“浅水区”已经“摸不到大鱼”,急需走入“深水区”。要建设好青岛自贸试验片区,关键在于立足实际,发挥特色优势,打好“青岛牌”,走差异化路线,不搞同质化竞争,找到“青岛路径”,闯出“青岛模式”,树立差异化竞争优势。

站在最前排,自然能看到不一样的“风景”。自贸试验区带给青岛的开放,将是更全方位、更深层次、更宽领域的开放,机遇是历史性的,影响是战略性的,必将让青岛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步伐大大加快。

要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敢涉“深水区”,勇闯“无人区”,勇当改革开放的“闯将”,创新发展的“前锋”,尽快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创新成果,为服务国家战略作出应有的“青岛贡献”,为青岛发展“闯”出一片新天地!

作者简介

沈俊霖,毕业于武汉大学,文学、法学双学士学位,曾供职于中央电视台,担任法治专题节目编导,现任青岛日报首席记者,在新旧动能转换、高质量发展、对外开放等宏观经济新闻报道领域颇有建树,屡获省市新闻奖。

最新评论

打开青岛新闻APP,查看更多评论

精彩推荐

7天内2次曝光!青岛人都爱的这种瓜子出问题了!

青岛交通广播FM897 2019-09-02

学校要求家长必须到校安排孩子吃饭 这是啥规定

青青岛社区 2019-09-02

8月青岛新房成交12115套 同比环比出现“双降”

青岛新闻网房产 2019-09-02

琴岛学校揭牌 市南第一所公办九年一贯制学校启用

青岛新闻网 2019-09-02

开学首日 岛城新增33辆温馨校车 70余条新线路

青岛新闻网 2019-09-02

晒全家福、家宴,赢渔笙Gyoka创意日料代金券!

青岛新闻网 2019-09-02

【视频】娃开学第一天,爸妈最真实的反应:普天同庆!

齐鲁晚报 2019-09-02

开海炫富喽!老青岛教你淘海鲜,这样吃很危险!

青岛新闻网 2019-09-02

查看更多

识别二维码
关注青岛新闻网微信qdxww0532

打开青岛新闻APP,更多精彩等你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