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点”荒凉“的世博园
受到市民广泛关注
而身处闹市的海云庵民俗街
似乎也成了“荒”的一批……
近日
来自天津的游客周先生
从网上查到了青岛民俗馆的相关信息
想前来参观
但一到这里
就有一种”走错路“的感觉:
周遭显得有些破落
里面的民俗馆已经封闭
无法沿台阶走下去参观
楼梯上落满了灰尘
这是青岛民俗馆吗?
周先生悻悻而归
想就近找个洗手间
转了一圈也没有找到
里面一些能看出营业的商户
也多是一些培训机构
到处显得零乱不堪……
”掉渣“的民俗街
位于海云庵广场西侧的青岛民俗馆
经常掉砖落瓦
砸车袭人
给附近居民、商户及过往市民
埋下严重安全隐患……
有市民向记者反映
希望能排除这些“不定时炸弹”
“这个民俗馆具体位置在海云庵广场上,位于广场西侧,现在基本不搞民俗活动了,里面有居家户,也有商户,加起来共有40多家,很多商户都是跟孩子有关的培训机构,平时晚上尤其是周末,民俗馆周围、内外人来人往,一旦从十几米或几十米高的地方掉下块砖瓦来,不论是砸中老人还是击中小孩,都会受不了的。”
现场目击
7月30日上午,记者冒雨来到海云庵广场,找到了市民所说的青岛民俗馆。
这是一片三层高的连体建筑群,占地面积较大,约有3000平方米,上面并没有“青岛民俗馆”的字样,站在高处俯瞰,建筑群呈外走廊、内天井的“回”字型,房顶采用古代楼阁的建筑风格,高低回旋,格调整体采用青灰色,从外部远远望去,就似一座青砖垒砌的城堡。
走近仔细查看,墙面上下,总有不规则的缺位,大部分缺位者已被环卫工清理掉,部分最新缺位者还躺在几米之下的地上。记者上前捡拾查看,确认脱离墙体的缺位者多是瓷砖,由于呈灰黑色,因此远看呈现出来的效果是青砖。
随后记者绕着海云庵商城走了一圈,并由一楼到三楼逐层查看,发现瓷砖脱落的情况用“多发”二字来形容比较贴切,有的在窗棱下,有的在柱子旁,有的位于楼顶围栏基座下,有的就在门框边,有的单块脱落,有的成片离岗,有的离地两三米,有的在二三十米高的位置。
居民:天上常”下砖“
“太危险了,有辆车前段时间刚被砸了,当时就停在这个楼下靠近大门口的位置,突然从上面掉下两块瓷砖,所幸没伤着人。”
广场门卫说,墙体瓷砖脱落的情况已经持续两三年了,具体他没统计过,一般刮风或下雨的时候会掉。
“前几天下雨,我从外边回来,快进家门的时候,‘啪嗒’一下,一块瓷砖从我头边削了过去,贴着耳朵侧落到地上,摔成好几瓣,差点砸死我。”
一名商户说。
“这些瓷砖经常掉,俺家门口还有一堆掉落不久的。”
居住在该民俗馆的业主委员会主任韩先生说罢,将记者带至楼顶,这里有一堆成片掉落的残缺瓷砖,在瓷砖堆正上方两三米高处,有一片约28块瓷砖的脱离空缺。
“不光瓷砖,这些护栏也不不牢固,经常有人上楼顶来玩,这不,为防止他们不小心把护栏给推下去,我写了个‘严禁攀爬’的警示语。有朋友不让我管,我说不行,万一掉下去砸着了,那是要死人的,等那时再让相关部门出面,就忒晚了。”
韩先生无奈地说。
在韩先生的引领下,记者又查看到多处护栏基座外层瓷砖脱落的情况,有些连带水泥整体掉落,露出了斑驳的砖头。
“这些瓷砖掉了差不多三四年了,东一块西一块,不固定,我们很无奈,有些商户为了防止砸着客人,把门前的墙面做了整理,去掉了原来的瓷砖,换成了木头装饰,有些住户像我还有一楼那家,为了不被砸着,干脆架设了铁网和遮阳棚,这样即便瓷砖砸下来,也能有个缓冲,不至伤人太深。”
谁来“补救”
围绕该青岛民俗馆内外、上下查看,记者发现其墙面并不完全统一,大多数墙面都是由这种青灰瓷砖装饰,但也有些墙面好似做了防水处理。记者询问居民得知,这并不是防水处理,而是当时施工为赶工期,来不及铲除掉,对老瓷砖做了粉刷处理,目的是和新瓷砖统一颜色。
据居民们介绍,在9年前的一个冬天(具体是2009年还是2010年,居民们说法不一),海云庵青岛民俗馆进行了一次大施工,整体改造,原有瓷砖被铲除,由现在我们看到这批瓷砖取而代之,同时施工的还有地面上的石板。
居民们介绍说:
那次施工是为了迎接马上到来的糖球会,由于工期较紧,甚至连农历小年那天都没有停工,所以施工用“突击式”来形容比较中肯。“由于施工太粗糙,那个‘海云街’牌坊刚立起来不到一个月就倒了,差点砸着俩老头。”
当天,记者多方询问,却没有找到青岛民俗馆的管理方,于是联系上市北区兴隆路街道办,工作人员正积极对接,究竟该由谁来消除这一安全隐患?
犹在眼前 青岛海云庵民俗文化馆
根据公开资料:
青岛海云庵民俗文化馆是由原青岛市四方区政府投资5000万精心打造,占地3000余平方的一处弘扬民族文化、传承民俗风情的综合性民俗展馆。
在青岛海云庵民俗文化馆游客可以亲身体验到500多年前的庙会熙熙攘攘的民俗风情,听到地地道道的青岛口音,还可以体会到拉风箱的生活气息,观赏和聆听南车第一台火车头的轰鸣声,国父孙中山及名人留下的脚印,以生动的蜡像展示了不同年代的青岛民俗风情和风貌。
在网友@飞翔2017年2月发布的美篇里,我们还能看到民俗馆内部的情景——
思考:“慌”与“荒”
在网上
可以轻易搜出青岛民俗馆的游记
当年不少市民和游客前来参观
也确实成为老市区一景
但为何走着走着
风流被雨打风吹去
一下子就“荒”了?
我们不怀疑当年建设者的眼光
在老市区特别是临近文化古迹海云庵
建造这样的民俗馆
有着天然的优势
但从当年牌楼的倒塌
到现在不断掉砖瓦
建筑质量这是怎么了?
有点慌忙?
还有
文化场所的兴盛
也需要不断地推介
不断地维护、修缮
而不是一劳永逸
一蹴而就
政策也需要连续性
而不是“一任一策”
心慌了
馆也就荒了
近年来
“荒”的一批:
世博园、
儿童公园门前的地下商业街、
天幕城……
或许每个地方都有各自的“荒因”
但看到这种荒
确实令人心疼
还希望有关部门积极研究对策
“盘”一下它们
让它们“活”过来……
(来源:记者 杨海涛等)
青岛晚报/掌上青岛/青网 2019-07-31
青岛日报/青岛观/青报网 2019-07-31
爱青岛 2019-08-01
青岛新闻网房产 2019-07-31
青岛日报/青岛观/青报网 2019-08-01
青岛晚报/掌上青岛/青网 2019-08-01
青岛新闻网 2019-07-31
青岛新闻网 2019-07-31
识别二维码
关注青岛新闻网微信qdxww05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