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朋友圈的Top1分享毫无疑问就是垃圾分类了,这一举动梅梅是觉得超级赞,因为生活环境就是需要全民爱护的。但除了生活环境外,网络环境也是需要大家去爱护的。
那么今天,梅梅就给大家梳理了六月朋友圈十大谣言,让我们共同净化、维护我们的网络环境吧。
六月朋友圈十大谣言
1
腾讯即将开始封群
谣言类别:失实报道
欺骗指数:★★★★
危害指数:★★★★
谣言内容
所有微信群要进一步加强管理,凡是在微信里发布对国家、对党、对社会不利的话题的微信群和个人,将会在此次扫黑除恶行动中受到严肃处理,接受法律制裁。望各微信群严格要求本群所有人员,管住嘴,管住手,不信谣、不传谣、不散谣,否则后果自负。微信群已经立法,现在微信群都有后台监控管理。
真相:
此内容为不实信息。
群聊功能是腾讯公司基于社交软件产品特性推出的一项基础服务功能,旨在方便用户更便捷的进行沟通和交流。我们会充分保障用户正常沟通交流的隐私性与便捷性。对于群违规行为,用户可在客户端发起投诉。我们会根据用户投诉内容进行核实及相应处理。
同时,我们也建议,群主作为群的管理者,当然负有监管职责。群主应规范群聊行为,维护群聊内容的非违法性。对于群员发布的违法内容,群主应予警告,直至将该群员移出群聊。
梅梅点评:
大家不用太过危言耸听,微信会努力保障用户正常的通信体验,请放心使用。
2
吃香蕉、西瓜、樱桃感染h7n9病毒死亡
谣言类别:失实报道
欺骗指数:★★★★
危害指数:★★★★
谣言内容
谣言1:合川有人感染H7N9病毒死亡,医生已被隔离,暂时别吃樱桃,特别是重庆合川,合川已有13167人受感染。
谣言2:新华医院崇明分院:昨天凌晨,男女生感染H7N9病毒死亡,医生已被隔离……暂时别吃香蕉,特别是南汇8424的香蕉,南汇已有13167人受感染。
谣言3:南省商丘市市政府医院,昨天凌晨二点二十三分,十三名男女生感染H7N9病毒死亡,最大的32岁,最小的5岁,参与抢救的医生已被隔离,中央1台电视新闻己播出,暂时别吃西瓜,特别是河南夏邑砀山8424西瓜,商丘砀山己有13167人感染。
真相:
此信息已在云南、江苏、福建等多地被传播,除了更新医院名称和地址,其余内容均基本一致。权威部门已反复辟谣。
Hh7n9病毒是一种禽流感病毒,即禽流行性感冒病毒,正常表述应为:“H7N9禽流感病毒”,它是禽流感的一种亚型。上海只有南汇8424西瓜,没有8424香蕉,警方提醒广大市民,不信谣、不传谣。
2013年3月底上海确诊首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病毒是高度专性寄生的非细胞型生物,必须在活细胞内寄生并以复制方式增殖。分为植物病毒、动物病毒和细菌病毒。而一种病毒只能寄生在一种或一类动物,或植物或细菌真菌中,即特异性。也就是说,不会有哪种病毒可以同时感染动物和植物。因此,禽流感病毒不会感染西瓜、香蕉、青菜等等。
人感染H7N9亚型禽流感病毒,主要是经呼吸道传播,也可通过密切接触感染的禽类分泌物或排泄物,或直接接触病毒感染。H7N9禽流感在人与人之间也不能持续有效传播,通过消化道传播的可能性更低。目前没有看到人经食用西瓜等水果感染禽流感的实例。也未发现该病毒具有在人群中持续传播的能力。
梅梅点评:
餐桌上已经少了鸡鸭,就不要再把水果端走了。
3
伏天喝热水可逼出深入骨隨的寒气
谣言类别:失实报道
欺骗指数:★★★★
危害指数:★★★★
谣言内容
请大家不要在三伏天喝冰镇一类的水饮料和食物,会使寒气入侵不能排出,冬天之所以怕冷、脚凉都是三伏天不注意导致,要想使体内的寒气排出,请大家坚持在伏天喝热水,姜枣茶,常温水,会把体内多少年深入骨隨的寒气逼出来。
真相:
通过喝热水就能把体内多年深入骨髓的寒气逼出来,这种说法有点夸张了,并没有科学依据。
专家表示,夏天中焦虚寒,吃过多的冷饮、凉食会让脾胃进一步受寒,损伤脾阳,时间长了不但会影响人体消化吸收,还会降低整体免疫力。因此,多喝热水的养生法本身没错,但冬天畏寒怕冷并非完全是三伏天疏忽养生造成的。体质寒凉除了和后天生活习惯有关外,还与疾病损伤有关,也和随年纪的增长肾阳不足有关,很多时候还和人的先天体质有关。
喝热水能逼出多年寒气的理论,中医里并未见记载。夏季养生的重点不是把寒气逼出去,而是强调顺时而养,养护体内阳气。绝非喝越多热水或不沾凉的东西就能把寒气逼出去。改善体质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只有建立适合自己的生活习惯,并持之以恒,才能逐渐调理亚健康状态。
梅梅点评:
那么问题来了,深入骨髓的寒是怎样一种体验呢。
4
日本今年年底前将全面禁用微波炉?
谣言类别:失实报道
欺骗指数:★★★★
危害指数:★★★
谣言内容
日本禁止使用微波炉是因为广岛大学的科学家们的一项研究,他们使用微波炉的危害甚至超过了美国1945年9月在广岛和长崎投放的原子弹。相关专家表明,微波炉加热的食物含有非常不健康的辐射。因此,日本所有大量制造这种产品的大微波炉工厂即将关闭。韩国发表声明:2021年,微波炉生产即将停止。中国也计划在2023年禁用这项技术。
真相:
近期日本媒体的公开报道,没有找到任何跟“微波炉禁令”有关的权威报道。而韩国2021年停止生产微波炉、中国2023年禁用微波炉技术,更是子虚乌有。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副教授范志红表示:“微波只是加热食物中的水分子,食品并未发生化学变化,不会产生致癌物。”
其实,这条网传消息来自于俄罗斯讽刺新闻网站Panorama.pub的一篇恶搞文章。今年3月3日,俄罗斯网站Panorama.pub发布了一篇题为《到2020年,日本最终放弃微波炉》的文章。而实际上,Panorama.pub只是一个讽刺新闻网站而已,它发布的所谓新闻都不是真的,都是虚构的。
梅梅点评:
谣言有一个特点,就是喜欢告诉你那些方便快捷好吃便宜的东西会致癌,比如微波炉加热食品。
5
美国医生协会已经找到致癌元凶是塑料
谣言类别:失实报道
欺骗指数:★★★
危害指数:★★★
谣言内容
美国医师协会发现了引发癌症的原因:
1.不喝塑料杯子中的茶、咖啡或任何热的饮品。
2.不要吃任何包在纸里的或塑料袋子中的热食(如炸薯条)
3.不要吃塑料盒中的食品或微波食品。
我们要注意以下几点:当塑料暴露在高温下时,产生的化学物质能引起52种癌症。因此,您必须避免饮用各种软饮料,如可乐、百事可乐、AV、芬达等所有浓缩果汁。
真相:
这是一条流传已久的旧谣言。通过查找资料,未发现美国有“医生协会”这个组织,只有“美国医学协会”和“美国医师协会”两个相似的词条,也未发现任何有关塑料致癌的新闻或相关科学论文。
如果搜索“塑料致癌”的词条,就会出现许多相关的研究,通过这些研究表明,目前没有证据能直接证明塑料加热与致癌之间存在着“令人信服的证据”。
目前业内没有塑料导致癌症方面的科学研究结论。塑料肯定是化学品,但不能说它是有毒物质,一般情况下,塑料还是比较安全的。塑料包装上明确注明可以放在微波炉内加热,就不用担心,可以正常用。
梅梅点评:
真正日常家居中能接触到的致癌物世界卫生组织早已公布,诸如:吸烟、甲醛、黄曲霉素等这些才是真正要重视和避免的。
6
老年卡有记录行踪的功能
谣言类别:失实报道
欺骗指数:★★★
危害指数:★★★
谣言内容
老年卡除了有记录行踪的功能,北太平庄辖区有个60多岁的男士失踪了,就是查到他最后一次乘车是在潭拓寺下车,后来在那的山里找到的,所以这个卡有这个功能也是通过这个事才知道的。
同时提醒,有的老年人怕下车忘记刷卡,就在上车后,分别在两个刷卡机上各刷一次,以为这样下车就省事了。但是这种方法不可取,如果您在车上因车辆原因造成伤害,在后期处理赔偿问题时,乘车卡是唯一证明你在车上的证据,如果你连刷两次,表示你已经下车,后来的伤害与你无关,所以千万别提前刷卡,公交公司有专业讼棍,打官司咱们胜的可能很小。提醒各位老年朋友正确刷卡。
真相:
老年卡只能查询余额,没有记录行踪的功能。据介绍,老年卡查询的方式有三种:登录交通卡公司网站、自助查询机、借助“网上充”交易平台。通过第一种方式,也就是登录网站,输入卡号后,只能查到卡内余额,并不能查询到其他信息。
另外两种方式在查询余额的同时,只能了解到刷卡使用的交通工具,因此也不会有泄露行踪的风险。无论是通过自助查询机,还是通过“网上充”在线交易平台去查询消费记录,都必须持卡查询,而无法通过只输入交通卡号来查询。同时,以上两种查询交通卡消费记录的方式,都只能查询最近10笔的消费记录,但无法查询到具体的出行路线。在消费记录中,“网上充”只显示“公交”、“轨道交通”等交通工具信息以及消费金额。
乘客上车时刷卡是为了记录上车站,下车时刷卡是为了划扣相应的票价。因此不存在连刷两次卡表示已经下车的说法。
梅梅点评:
上下车刷卡的行为属于完整交易。
7
四个简单救命知识
谣言类别:失实报道
欺骗指数:★★★
危害指数:★★
谣言内容
看到这个救命的方法每个人都要传下去!这也是一件善事!四个真的很简单的知识:1.噎到东西之处理方式----只要「把手举起來」;2.落枕把脚抬起来再逆时间按摩;3.脚抽筋时左脚抽筋时高高的举起右手,右脚抽筋时高高的举起左手,马上舒緩。4.脚麻了,用力甩你的右手掌。若右脚麻了,則用力甩你的左手掌。
真相:
急救专家表示,上文所列举的方法和标准急救知识相差甚远。
1、举手不是急救正规做法
把手举起来不是急救医学中正规的做法,在专业急救书中也不见记载。当出现呼吸道异物堵塞,应用力咳嗽,并且弯腰,让旁人拍打背部,把堵塞物咳出来。如果已经不能说话、咳嗽,呼吸比较困难,可以采取腹部冲击法(海姆立克急救法)解救,当然还要第一时间拨打120。
2、落枕按摩大脚趾
落枕最主要的病因是急性颈部软组织损伤致肌肉痉挛引起颈椎小关节扭错,比如睡眠时枕头不合适,另外外受风寒,使颈背部气血凝滞都容易导致落枕。治疗落枕最正确的方法应该是针灸或者按摩,使挛缩的肌肉松弛,如疼痛厉害可口服布洛芬止疼药物。
3、腿抽筋举对侧手
抽筋的原因也有很多种,有低钙、低镁等。肌肉运动失调也可造成“筋出槽”,导致脚抽筋。足球比赛进行到下半场时,往往会有运动员腿抽筋的情况。可是在实力再强的俱乐部,也没见到队医用这种方法为抽筋队员处理,说明这不是一个成熟、有效、值得推广的经验。
4、腿麻甩对侧手掌
医学专家表示,这同样不是临床规范做法,没有科学依据证明有效。对于“腿麻甩对侧手掌”的说法,医学专家表示,脚麻说明局部血液循环不通畅,一般用手按揉一下麻的地方就能舒缓。另外,脚麻也可能是中风,需要留意鉴别。
梅梅点评:
不要轻易尝试没有经过科学证实的民间流传偏方。
8
滴血救命三法
谣言类别:失实报道
欺骗指数:★★★
危害指数:★★
谣言内容:
【救命三法】
一、半身不遂(不管脑出血还是栓塞)、口眼歪斜,马上取缝衣针将患者双耳垂最下点刺破,各挤出一滴血,病人马上治愈,而且愈后不留任何后遗症。
二、心脏病猝死发生后,马上脱掉患者袜子,用缝衣针分别刺破其十个脚趾尖,各挤出一滴血,不等挤完十个脚趾尖,病人即清醒过来。
三、不管哮喘还是急性喉炎等,发现病人出不来气,憋得脸红脖子粗,赶紧用缝衣针刺破其鼻尖,挤出两滴黑血即愈。
以上三法均无任何危险,请放心操作,都在10秒内有效。一份孝心,我转了!存在手机里,情急之下不妨一试
真相:
对于文章中提到的“放血救命三法”,崔保辉主治医师指出,这三个方法最不靠谱,而且还会延误最佳治疗时机。
1、突然出现剧烈疼痛,伴有呕吐、或出现半身不遂、口眼歪斜、等症状,应注意脑血管意外。耳垂扎针挤血法对缓解脑中风病情没效果,更不可能让患者马上痊愈、不留后遗症。
正确做法:尽量使病人原地平卧,松解病人的衣领和腰带,保持呼吸道通畅,可以把头转向一边,清除口鼻腔内的呕吐物,采取压额抬颏法打开气道,有条件的话给病人吸氧,一旦发现呼吸心跳停止,应该马上进行心肺复苏。
2、心脏猝死患者最有效的治疗方法,应该是尽早进行心肺复苏术,而不是放血。四分钟的黄金抢救时间,千万不要浪费在找针、滴血上,因为根本没有效果,心肺复苏才是此时应该做的。
3、鼻尖滴血”毫无依据。喘不了气、憋得脸红脖子粗属于急性呼吸困难,是一种症状,除了哮喘和急性喉炎外,心衰、喉头水肿、肺气肿感染等多种疾病也会引起急性呼吸困难。基本的急救原则是保持病人呼吸道通畅,尽可能清除呼吸道中的异物,使病人所处环境空气流通,根据相关疾病进行急救处理,比如是哮喘引起的,则应该使用平时医生所开的应急药物,假如没有缓解。
这个网传的“救命三法”非常不靠谱,建议大家不要尝试,否则可能延误病情,甚至危及生命。
梅梅点评:
刺脚趾头,又是挤血的,想想都疼。
9
鞋子颜色跟左右脑有关
谣言类别:失实报道
欺骗指数:★★
危害指数:★★
谣言内容
收到一张说鞋子颜色跟左右脑有关的图片。右脑及左脑主导,如果你是右脑主导会见到粉红及白色;如果你是左脑主导思考,会见到灰及绿,很有趣。
左脑主导:语文,数字,逻辑分析;右脑主导:表达能力,情绪智能,想像力
真相:
事实上并没有这样的测试效果,大脑会加入个人经验来分析影像。用软体撷取这张图片的颜色,主要是大部分人看到的灰色和绿色。根据媒体采访脑神经外科医师,鞋子的颜色和左脑或右脑的测试没有关系,另外眼科医师也表示「颜色」是大脑的产物,每个人对色彩敏感度不一样,才会有这样的感知偏差。
脑神经外科专科医生彭家雄以及眼科专科医生余珊的说法,照片中鞋子颜色与我们的左、右脑主导其实没有关系,以眼睛来说,视锥感光细胞分布不一,我们所看见的东西都会有所差异,另外对于「颜色」大脑会加入自身经验来分析影像,加上每个人对色彩敏感度不一,主观就会影响每次看照片的颜色。
梅梅点评:
还记得当年那件连衣裙吗,你看到的是什么颜色呢?
10
宜宾地震爆发泥石流惊现巨龙
谣言类别:失实报道
欺骗指数:★★★
危害指数:★
谣言内容
宜宾地震泥石流山洪暴发,一条长达120米的巨龙,腰粗直径为1.5米,今日下午两点从水里面翻腾上岸,引来数千人围观,成都市委高度重视,下令不准任何单位及个人对其伤害,有关专家专机飞往此地,初步断定此次地震与这庞然大物有关。
真相:
2019年6月27日,宜宾公安辟谣:经核实,该信息为谣言。谣言止于智者,请大家勿传谣信谣!据宜宾公安网络安全保卫支队核实,该谣言所附带的巨龙照片,是人为使用电脑PS合成。
虽然四川宜宾当地相关部门在地震后发布了“地震灾区山洪地灾风险预警”,但截至目前并未有地震灾区暴发泥石流山洪等地质灾害的报道,网传“奇闻”中所称“宜宾地震泥石流山洪暴发”也是假的。
宜宾地震发生后,各区、县遭受了不同程度的灾害,全市上下正万众一心抗震救灾,涌现出了许多可歌可泣的人和事。然而,此时却有一些谣言在社交媒体上疯传,造谣生事,不仅会引发大家不必要的担心,还会滋生出社会恐慌情绪。
梅梅点评:
这样一条巨龙,那么多人站在它身边就不怕吗~
来源:谣言过滤器
青岛新闻网 2019-07-02
青青岛社区 2019-07-02
青岛早报 2019-07-02
青青岛社区 2019-07-02
青岛新闻网 2019-06-27
青岛新闻网 2019-07-01
青岛新闻网 2019-07-02
青岛新闻网 2019-07-02
识别二维码
关注青岛新闻网微信qdxww05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