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青岛市直部门干部任免一览(5月)
青岛政务网 2019-06-06
青岛端午+高考期间天气来了!今天晚上雨继续下
青岛日报 2019-06-06
为企业省6000万!青岛公共资源交易实现全网络化
青岛新闻网 2019-06-06
青岛新闻网6月6日讯(记者 王超)由青岛演艺集团出品、青岛市歌舞剧院创排的大型民族歌剧《马向阳下乡记》获得第十二届中国艺术节“文华大奖”,这应该是青岛演艺界2019年目前为止最重头的事件了。
“这是继舞剧《红高粱》摘奖之后,青岛市歌舞剧院在短短六年,舞剧、歌剧都拥有了‘文华大奖’!这对一个市级院团来说,在全国是极其少见的。”荣誉的背后,那份不易让该剧制作人、青岛市歌舞剧院张乐群院长深有感触,“在 《马向阳下乡记》之前,青岛市歌舞剧院已经40年没排过民族歌剧了。在缺资金、缺演员的情况下,能够获得大奖,这份不易难以用言语表达。”
《马向阳下乡记》成功了,张乐群不仅可以长舒一口气了,更是让他挺值了腰板,大声说出了“青岛歌舞剧院终于名副其实了。”这句充满底气的话语。
《马向阳下乡记》到底有多成功?张乐群每天收到好几个邀约演出电话,还有业内专家和国内权威媒体不断的点赞就说明了一切。
早在前年已经惊艳全国
其实,在2017年12月,在文化部主办的第三届中国歌剧节上,《马向阳下乡记》就已经惊艳全场,文化部专家在观看后直接给出“继《小二黑结婚》之后,又一部代表性乡村喜歌剧”的超高评价。
2018年1月4日,《光明日报》在文化视点栏目中,以《时代呼唤现实题材民族歌剧》为题,重点报道了青岛原创歌剧《马向阳下乡记》,指出“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引领下,文化部启动了‘中国民族歌剧传承发展工程’,现实题材歌剧迎来了复苏的春天。”
2018年1月5日,《人民日报》刊发一组文艺评论,首篇以《向民族歌剧经典致敬》为题,评论青岛原创歌剧《马向阳下乡记》:“这是一部具有时代特征、地域特色的乡村喜歌剧作品,从创作到表演都很好地继承了中国民族歌剧传统”。评论还说:“在民族歌剧传承发展的历史进程中,这将是一部回顾传统、启示创作的重要作品。”
现实题材获得业内好评
如今,《马向阳下乡记》获得“文华大奖”,随之而来的也是更多得关注和赞誉。
2019年5月29日,《文汇报》刊发评论称:“《马向阳下乡记》是为了反映当前的‘精准扶贫’。我们常说‘现实题材’难,到底‘难’在哪里?我想就难在‘现实’二字。‘现实’往往体现的是当代甚至当下的社会生活,任何的艺术虚构都应该符合人们对于‘现实’的认知和理解,不切实际的拔高、贬低或者浅尝辄止,都会让观众看出破绽而难以接受。因此,歌剧《马向阳下乡记》最可贵之处,就是能够正视当前社会现实中存在的‘贫困’。”
中央歌剧院副院长、歌唱家幺红在观看《马向阳下乡记》后说:“文艺工作者要承担起记录新时代、书写新时代、讴歌新时代的使命。现实题材不好写,民族歌剧的创作更是难上加难。《马向阳下乡记》的音乐与歌词结合得自然流畅、剧情扣人心弦、人物的塑造非常生动,具有山东地方特色,让我看到了山东人朴实的性格,是一部体现地域文化特色的剧目。”
业界专家对《马向阳下乡记》的精准扶贫内涵给予了肯定。原解放军艺术学院政委乔佩娟表示:“把现代农村的众生相拿到舞台上反映精准扶贫这一主题,很不容易。没想到导演用喜剧的形式来表现,风格对了。”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仲呈祥指出:“当下现实题材的民族歌剧就是要表现历史性变革新阶段的成就,要为这个阶段的新人物立传,马向阳正是其中的代表人物。”
重新出发攀登更高峰
获得荣誉的喜悦之后,青岛歌剧未来的路还很长。张乐群表示,明年是青岛市歌舞剧院建院60周年,他打算继续剧院的体制改革,“首先,借着文化体制改革的优势,继续对剧院深化改革,比如一些奖励机制,实行积分制,对剧院的创作人员和演员的评奖和评职称会有帮助。另外,院团的结构上也要进行调整,我们会有舞剧团,也会有歌剧团,会招聘舞剧和歌剧相关人才。在各级领导的帮助指引下,我们这一届的领导班子与剧院全院演职员共同努力交出这样一份答卷,是对60年的一份献礼。这个成绩是这60年所有歌舞剧院同仁共同努力的结果,是圆了60年的一个梦。”张乐群表示,歌舞剧院将要重新出发,“思考如何更好地创作,攀登更高的山峰。”
青岛政务网 2019-06-06
青岛日报 2019-06-06
青岛新闻网 2019-06-06
识别二维码
关注青岛新闻网微信qdxww0532